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齐元富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齐元富教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心得体会

2022.07.25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随着医学发展,医学手段逐渐丰富和多样化,但化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不可替代的主要方法。但绝大部分化疗药物在抑制、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造成损伤。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细胞发生损伤最为常见,使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发生衰老,甚至死亡,部分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从而形成骨髓抑制。具体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减少,三系细胞生存时间的不同导致在临床中,以白细胞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血小板下降,红细胞下降通常不明显。临床根据血象将骨髓抑制分为Ⅰ-Ⅳ度。骨髓抑制多出现在化疗后的7-21 d,持续14-28 d后逐渐自行恢复。但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骨髓抑制的时间及程度均有所区别。现代医学用于治疗骨髓抑制的方法主要为:注射造血细胞CSF、移植造血干细胞、升白细胞药物以及成分输血等。但这些治疗措施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导致西医的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病因病机
传统中医病名中无骨髓抑制,根据骨髓抑制出现的临床症状,除血象改变外主要表现包括全身乏力,心慌气短,汗出,发热,腰膝酸软,头晕恶心,呕吐,纳呆,畏寒怕冷,出血等症状,可将其归为“虚劳、内伤发热、血症”等中医病名范畴。《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病因根本为自身正气亏虚、加之外感六淫所伤、情志所扰、饮食所困。恶性肿瘤发病以人之整体元气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局部瘀毒胶结为基本病理。肿瘤患者发病先是元气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六淫的影响进一步损伤元气,导致正气亏虚、气机失调、瘀血内结,久而久之导致瘀毒等病理产物滞于脏腑经络而发为肿瘤。肿瘤患者机体功能较差,化疗药物其性峻烈,邪属药毒,进入机体后,在攻伐肿瘤的同时,亦损耗人体正气,中伤脾胃。人体之精禀受于先天父母之精,赖于后天水谷之充养,并互滋互养。胃受纳与脾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之精失充,则气血无以化生,导致气血亏虚,不足以充养先天,则肾精亏损。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亦无以化生气血,导致气血阴阳俱虚。再者,乙癸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综上,正气亏虚,外感药毒为骨髓抑制的基本病因;五脏虚衰、气血阴阳俱虚,间杂血瘀为基本病机。气虚以肺、脾为主;血虚以脾、肝为主,重则影响至心;阴虚以肾、肝为主,涉及心;阳虚于脾、肾,重者涉及心。故骨髓抑制的病位在骨髓,可涉及五脏,以虚为主,夹有血瘀。以培元补虚,扶正驱邪为法治疗。
2.辨证论治
1)气血亏虚
临床症状: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或无华,气短、乏力,纳呆食少,唇甲色淡,汗出,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等。辨为气血两虚证,以益气养血为治。齐教授在临床治疗骨髓抑制气血两虚型患者中强调,以益气养血为法,在生血的过程中,将补气置于第一位。方中善用黄芪、太子参以益气养血,指出肿瘤患者多气血耗伤,且部分伴有癌性低热,避免使用温热药物,温热以助阳,亦耗伤阴血,遂以平性之太子参为君药,健脾益气以生血。
2)脾胃亏虚
临床症状:面色萎黄,恶心呕吐,纳呆厌食,腹胀满,神疲乏力,呃逆,便溏,舌体胖大伴有齿痕,色淡红,苔白,脉滑或弱。辨为脾胃亏虚,以健脾益胃为法。齐教授认为,肿瘤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化疗药毒进入人体,最易伤及中焦脾胃,脾胃调和,是充养人体元气之根本,所以在治疗全程中须以顾护脾胃为主。脾胃之气是人体之根本,脾胃调和则气血生化有源、元气得以充养、可御邪气外出、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需贯穿肿瘤治疗的整个过程。在临床应用中擅用经方香砂六君子汤,并灵活运用,随证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3)肝肾不足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表现除上述症状外,部分患者伴有腰膝酸软,全身乏力,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将此类证候辨证为肝肾不足,治疗以补益肝肾为法。齐教授指出,精髓充盛,阴血得养,肝肾同治而精血互生,中医治疗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可从肝肾论治,一则扶助正气,另则可促进精血相互化生。在骨髓抑制的中医治疗中,可从肝肾论治,方中选用补骨脂、熟地黄、黄精、女贞子等方药滋补肝肾,使精旺而血生。
3.心得体会
临床发现在治疗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的过程中,中医药在骨髓抑制的治疗中显现出独到的优势及价值,人体具有独立性,存在个体化差异。故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临床中需临证加减,灵活运用各医家经验思想。临床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现代医学由于病因病理研究不明而在治疗上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作为中医文化继承人,应充分挖掘中医药宝藏,发挥其特长与优势,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要取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之所长,避其所短,两者“同仇敌忾”,共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而努力。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