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陈柏楠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陈柏楠教授对肢体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瘀毒病机的阐释

2022.09.21
来源部门:

当前关于肢体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中医药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药复方、验方的应用,对于病机涉及很少。在诊治周围血管疾病的多年临床实践中,陈柏楠教授形成了自己对“瘀毒”的理解,瘀毒病机是由血瘀病机发展而来,其核心观点是“血瘀日久,蕴生瘀毒,瘀毒日久,变生它毒”。具体阐释如下:肢体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在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疾病介入术后,这些疾病由于斑块或血栓导致管腔闭塞,属于血瘀证的范畴,虽然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使动脉管腔开通,但斑块和血栓只是被挤压到动脉管壁中,并没有清除,因此其基本病机仍是血瘀,而且病症日久,出现气血亏虚,脏腑机能失调,不能将管壁中的瘀血排出、消散,蕴积于体内,化生为瘀毒。瘀毒积聚,阻滞气机,津液输布失常,聚积为痰浊,痰凝不散形成痰毒,随着病情的进展,痰瘀同生,相互搏结,日久不解,郁久化热,火热、痰瘀胶结,伏于体内,不能及时清除,日久弥重,积聚不解,即成热毒,热毒既生,可炼津成痰,煎血为瘀,最终出现热、痰、瘀诸毒互结的病症。陈柏楠教授分别从宏观辨证角度和微观辨证角度详细阐述了肢体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瘀毒”病机的演变过程。宏观辨证角度:斑块、血栓被支架挤压到动脉管壁中,相当于宏观的瘀血、痰浊被动的挤压到管壁中,痰瘀阻滞于经脉中,此外支架为外来有形之邪,导致经脉自身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更广泛的瘀血状态,而且患者多为老年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因此经脉代谢功能降低,无法将瘀血痰浊祛除、消散,导致经脉支架植入部位更明显的血瘀症,血瘀日久化生为瘀毒,此瘀毒不同于单纯瘀血,而是痰瘀夹杂,兼有外来有形之邪毒(完全不能被清除),具有病情重、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而瘀毒、外来邪毒壅阻于脉络,易化热生火,火热与痰瘀胶结,伏于体内,生成热毒;瘀毒挟热毒伤津耗液,炼液为痰,痰浊积聚留着,形成痰毒。痰毒、瘀毒均为有形之邪,兼夹热毒,具有毒邪骤发、酷烈、火热的特性,在支架植入部位迅速积聚增殖,阻塞管腔,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甚至闭塞。微观辨证角度:西医学关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主要包括血管内皮损伤,各种原因所致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SMC)增殖、迁移,局部的炎症反应,血管远期负性重构。陈柏楠教授认为,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对于内皮细胞的机械性损伤甚至剥离,对于中膜平滑肌层及粥样斑块的挤压,都可以理解为血脉受损;内皮损伤后导致血小板活化,引起局部微血栓形成,以及粥样斑块挤压到动脉中膜,可以理解为瘀血阻脉;血管内皮损伤后,中膜的SMC被各种炎性因子、生长因子活化,由中膜向内膜迁移,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变,具有了迁移、增殖能力导致内膜增生,可以理解为瘀血、痰浊影响血脉功能正常代谢,引起更广泛的瘀血状态,日久不能清除,即内生瘀毒;内皮损伤以及支架慢性扩张的持续刺激,导致支架后长期的局部炎症反应,可以理解为瘀毒变生热毒;而再狭窄的中后期,增生内膜纤维化,新生粥样斑块形成,外膜的反复炎症导致管腔闭塞以及管壁重构正是痰热瘀毒合而所致。从宏观及微观辨证角度对肢体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瘀毒病机假说进行探讨,阐述了内生毒邪在支架再狭窄病机中的地位,从而重视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对于各种毒邪的祛除,为防治再狭窄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毒活血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陈柏楠在继承国医大师尚德俊教授活血化瘀治疗体系的基础上,针对血瘀-瘀毒病机,确立了解毒活血的治疗原则,法中之活血为祛除瘀毒,法中之解毒包括清解热毒、清利湿毒、清化痰毒。其中瘀毒为本,湿、热、痰毒为标,湿、热、痰毒多为瘀毒所挟之毒,其毒尚轻浅,故所挟之毒可祛;而瘀毒为本源之毒,其毒多深重,故其毒难消。所以周围血管疾病在后期常有余毒未清之症,此余毒既有瘀毒难消之义,亦有瘀毒不去致湿、热、痰毒羁留之义。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