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尚德俊教授 传承之路 详细

辛苦追求  无愧无悔

2019.12.16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辛苦追求  无愧无悔

——记著名周围血管疾病专家尚德俊教授

 

陈柏楠

 

尚德俊教授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县一个贫农家庭。195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56年选调去天津市参加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以优异成绩结束三年的学习,被评为第一名优秀学员,获卫生部金质奖章和奖状。1962年调到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1978年以来,相继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及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周围血管病科主任等职。

一、发展传统外科学理论和实践

尚教授在系统研究传统外科学的基础上,重视临床实践,不断总结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开拓外科学研究新领域,丰富外科理论和充实临床内容,使传统外科更具有特色和新的内容。对我国历代医学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外科外治疗法的剂型、种类及其应用方法,尤其对“围药”、“薄贴法”、“贴熁药”作了重点整理和研究。外治疗法外用药的剂型繁多,尚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将常用外用药剂型总结为散剂、软膏、糊膏、膏药等13种,在《外科外治疗法》专著中,详细论述各种剂型功效特点、临床应用和各剂型有代表性的方药和主治。尚教授将外科外治疗法最主要和常用的12种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现代外科理论和临床经验,深人研究各种外治疗法应用适应证和应用方法。对外科“围药”的研究,明确了“围药”的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和治疗作用,认为治疗痈疽疮疡,除膏药、疮口敷药之外的一切外敷药,使用时敷于患处周围的“留头”者,都可以称之为“围药”。在国内首先系统总结“贴熁药”的临床应用,指出“贴熁药”的基本剂型和应用方法,许多是相当于后世的“围药”,而一部分属于“薄贴”和“药贴”,其临床应用特点是贴温热药,具有温通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作用。关于“薄贴”,从其外敷药的形式和应用方法,认为主要属“围药”,并非单指膏药(硬膏),而是包括膏药在内的多种外敷药的泛称,从而明确了“薄贴”的概念。熏洗疗法在外科外治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熏洗疗法》专著中对其种类、应用方法、适应证、禁忌等详细论述,在继承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外科的理论和观点有所发展和创新,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使传统外科学取得新的进展。

尚教授撰写出版《新编中医外科学》、《外科血瘀症学》等专著,总结外科血瘀症的独特理论、外科血瘀症疾病及其活血化瘀治疗的丰富经验,发展了中国传统外科学、传统“瘀血”理论和实践,创立外科血瘀症学,并且丰富了现代外科学理论和临床内容。总结外科血瘀症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同时强调血瘀症的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理解,提出瘀血成痈、瘀血腹痛等外科血瘀症的病理学概念。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外科血瘀症的治疗经验为:调和气血是治疗血瘀症的理论基础,消除瘀血是治疗血瘀症的基本原则,温通活血法是治疗血瘀症的主要法则,排除脓血是治疗血瘀症的重要原则。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外科血瘀症的原则是:调理气血,重视辨证论治,注意瘀血的部位和程度,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总结的活血化瘀十法成为治疗外科血瘀症的主要法则,同时创用临床疗效显著的系列活血化瘀方药30余首。

二、开拓周围血管疾病研究新领域

尚德俊教授根据我国传统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理论和血瘀证学说,从以病串证,到以证带病,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从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开端,发展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周围血管疾病,总结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法则、辨证论治规律,提出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对于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尚教授提出,既要明确现代医学的诊断和分期,又要充分发挥中医辨证的精华,辨别发病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特点,把现代医学诊断与传统医学的辨证相结合——病证合参。现代医学诊断和中医辨证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更明确疾病的发病原因、部位和性质,了解疾病发生的全部过程,既有整体观念、动态观念,又不忽视局部变化,充实了诊断的完整性和治疗的全面性。同时,系统归纳了周围血管疾病的血瘀症临床表现。周围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繁杂多变,治疗困难。尚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八法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温经散寒法、温肾健脾法、利水渗湿法、软坚散结法、镇痉通络法和补气养血法。

尚教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开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病串证,同病异治,总结辨证论治规律。在全国首次研究总结其临床分型、病变程度和治疗时间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根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过程、证候变化,结合患者的体质强弱、气血虚实,将临床各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为阴寒型、血瘀型、湿热下注型、热毒炽盛型和气血两虚型等五型进行辨证论治。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获国家一级成果奖。同年在全国医学科学大会,尚教授被授予全国医学科研先进工作者。1989年,《活血化瘀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研究》被评为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周围血管疾病证治》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周围血管疾病辨证论治的重要学术专著,在总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辨证论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传统医学血瘀证和异病同治理论,以证带病,探索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和下肢静脉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既重视疾病的共性,又注重不同疾病的特殊性。这种辨证分型方法能反映疾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分期,比较符合临床治疗需要。由于对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尚教授被授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三、创建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

尚教授根据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结合我国传统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和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观点,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有效疗法结合应用,首先倡导的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已成为我国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法。经过40多年的辛苦追求,坚持临床实践,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理论知识和诊疗水平,撰写出版《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等专著,对创建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总结的周围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几个重要结合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就是既明确现代医学的诊断,又不忽视中国传统医学的辨证,以病为纲,病证合参。有利于认识疾病,和研究病与证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总结临床经验,提高疗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就是中国传统医学宏观整体辨证,与现代科学有关检查相结合,深入了解疾病的微观变化,进行微观辨证,使疾病的辨证更深入、更准确、更具体,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更能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疗效。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是在辨证论治内服中药的同时,结合应用外治疗法。外治疗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针对不同疾病的具体病情,应用熏洗疗法、贴敷疗法、掺药疗法等。临床辨证论治与药物静脉滴注相结合,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扩张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使病情得到迅速缓解,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或后遗症。活血化瘀法与莨菪药物疗法相结合,具有明显的扩张周围血管作用,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能够提高活血化瘀疗效。临床辨证论治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控制病情发展,巩固疗效,预防或减少复发,防治手术并发症,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尚教授的这些学术观点,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的核心理论。

40多年来,尚教授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前进,撰写出版学术专著11部,发表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近80篇,对发展中国传统医学事业,发展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事业,以及丰富现代外科理论和临床内容,都做出了重要成就和巨大贡献。

 

                                    (发表于《齐鲁名人》2000年第6期)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