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姜兆俊教授 传承之路 详细

姜兆俊治疗外科急性感染的经验

2015.03.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姜兆俊老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尤擅长治疗外科急性感染,现将其治疗属于疮疡阳证范畴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瘀热期  多为初期急性炎症浸润阶段或慢性炎症急性发作者。此期病机特点主要是气血瘀滞,郁久化热。证见肿硬 (或红肿)热痛,发热恶寒,口渴,苔黄,脉弦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蒲公英30g,地丁、板蓝根、赤芍、连翘各15g,黄芩、川芎各10g,生甘草6g。随证加减:发生于头面、上肢者,加野菊花;发生于肝经循行部位者,加柴胡、龙胆草;兼有肿块者,加夏枯草;发生于膀胱经部位者,加羌活;乳房部肿胀热痛者,加瓜蒌、漏芦、青皮;皮肤红赤灼痛者,加生地、丹皮;高热不退者,加大青叶、黄连;口渴者,加天花粉、知母;便秘者,加生大黄。
1.2 脓成期  为脓肿形成阶段。其病机特点是热毒炽盛,肉腐成脓。证见焮热肿痛,按之应指,或深部感染穿刺有脓,或脓肿切开引流初期,伴身热,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内服清热排脓汤:金银花、蒲公英各30g,连翘、天花粉、败酱草各15g,当归、赤芍、白芷各10g,生甘草6g。随证加减: 面部鼻唇附近的疖、痈,或较小的痈,已多脓头分布者,可不用切开引流,加山甲珠、皂角刺透托排脓;穿刺抽脓证实脓腔较深,脓液较少,炎症尚未局限者,加黄连、黄芩、地丁、川芎,可促使脓液的吸收消散;溃后气虚,炎症局限者,加生黄芪、党参;纳呆,苔腻者,加陈皮、薏苡仁。
1.3 溃后期  为溃后末期阶段。其病机特点是患部脓毒外泄,气血运行逐渐复常。证见脓液畅泄,腐肉已脱,新生肉芽开始生长,创口日渐缩小而趋向愈合,不用内服药物即可痊愈。如气血两虚而余毒未净者,宜补益气血、清解余毒,内服四妙汤加味。生黄芪、金银花30g, 当归、党参、天花粉各15g,陈皮9g,生甘草6g。
2 其它方法
2.1 抗生素应用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38. 5~ 39℃以上。白细胞总数在15×109/L 以上者,短期配合抗生素治疗。
2.2 外治法  大青膏外敷患处,每日 1次。适用于外科感染瘀热期。
2.3 脓肿切开引流术  急性化脓性感染已局限化,有明显波动感 (但手部感染,不能等待波动的出现 ),或深部感染经穿刺有脓者。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遵循切开引流原则,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2.4 创口换药  溃疡初期,脓多而炎症显著者,用解毒洗药煎汤熏洗后,敷贴大黄油纱布,也可选用有效抗生素溶液湿敷换药;脓腐难脱者,可敷布少许九一丹、九黄丹。溃疡后期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或生长迟缓者,用生肌玉红膏换药,或撒布少许生肌散。
2.5 糖尿病患者  配合降糖药物治疗。
3 体会
3.1  关于清热解毒法的应用  
外科急性感染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湿燥邪皆能化热、化火,所以外科感染以热毒、火毒致病者最为多见,故《医宗金鉴》云:“痈疽原是火毒生”。从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的病机演变规律归纳,可列为痛、肿、热、红、脓5个基本证候。根据证候,经八纲辨证分析,多属阳、热、实证。有的热象早期虽然不明显,但往往很快化热,故要把清热解毒之药用在病理化热之前,以求治于化热之先。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以清热解毒法治疗为主,如五味消毒饮、清热排脓汤中的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连翘、板蓝根、黄芩、败酱草等,经实验证明,这些药物均有明显的解热、抗菌、消炎之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抑菌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3.2  关于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外科感染瘀热期,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郁久化热是主要病机。在治法上除用清热解毒法为主外,还必须佐以活血化瘀药,从而使热毒清解,经络疏通,凝滞消散而恢复正常。因此瘀热期应用活血化瘀药:①可防止病变继续向郁久化热演变发展。②可防止炎性肿块增大,促使肿块局限和吸收。③防止病变发展形成脓肿。溃后应用可使患部气血运行复常,肌肉生长,创口早日愈合。故《医宗金鉴》云:“……疮疡已成而不去,或硬而赤,或硬而无脓,或破而不敛,总宜调和营卫,再以去毒行滞。”经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证明, 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等活血化瘀药,能使炎症减轻,病灶局限,减少渗出,促进炎性肿块消散,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与清热解毒药同用,则有加强抑菌和解毒方面的作用。因此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是外科感染瘀热期的主要治法,两者相辅相成,并用可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3.3  关于托法的应用  
实践证明脓肿一旦形成,立即行切开引流,内服清热排脓汤治疗,多数病例在1~ 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2~ 5天后白细胞总数降至正常范围。由此可见,内治以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外治以切开排脓,毒随脓泄,是治疗外科急性感染脓成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应用透脓散的透脓托毒作用对比,病程短,痛苦小,损害组织少,引流通畅,并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和防止并发症发生。但透托法并非抛弃,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内服清热排脓汤,加山甲珠、皂角刺透托排脓,不用切开引流即可奏效。如:①面部鼻唇附近的疖、痈。②较小的痈,已多脓头破溃。③表浅脓肿,炎症范围广泛者。这样既可防止因切开过早而致毒邪扩散,又能发挥中医外科内服药透托排脓治愈的特长。两者各有特长,应根据病情分别选用。
清热排脓汤除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活血祛瘀的作用外,还有吸收消散脓肿功效。其内消之机理,是根据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盛则肉腐成脓的病机,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连、黄芩、地丁、川芎等消散药物,使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主的作用加强,消肿排脓的天花粉、败酱草、白芷成为辅助药,以加强主药的治疗作用。从而使患部热毒减轻,炎症局限,血脉调和,坏死组织逐渐吸收而愈。因此托法的作用不仅能托毒于外,且能将某些初期阶段的脓肿吸收消散。这一治疗方法在脓成期的应用成功,充实了托法的内容,扩大了消法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3.4 对汗之则疮已的看法  
在传统的中医外科消法中,常用解表法中的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治疗发热轻恶寒重或发热重恶寒轻的表证肿疡, 以达“汗之则疮已”的目的。实践证明,外科急性感染之发热恶寒,并非风寒、风热侵入肌表而引起,多为热毒壅盛,正盛邪实,正邪相搏剧烈所致,常以热、瘀、脓三证表现为主,以清热解毒法治疗为宜。如果采用辛温解表法治疗,非但不能奏效,反而致病情加剧,但其疗效远不及清热解毒法。因此,外科急性感染之发热恶寒证,用清热解毒法治疗为宜。
3.5 关于外治法的应用  
外治法在治疗外科急性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在临床运用中也要辨证论治。如瘀热期外敷大青膏,借局部经络通路,发挥药物的清热解毒、燥湿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使患部热毒壅聚消散,气血凝滞疏通而恢复正常。溃疡初期,祛腐为主要治法,只有腐祛才能肌生。笔者用解毒洗药煎汤熏洗或浸浴创口,有清热解毒、祛腐排脓、促进创口愈合的显著作用。经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坏死组织较多者,可用全蝎膏、九一丹、九黄丹拔脓祛腐,有利于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大黄油纱布,有解毒燥湿、祛腐排脓的作用,是治疗创口脓多,炎症明显的有效药物。经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溃疡后期,生肌为主要治法,能促进生长迟缓的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口早日愈合。如创口腐尽毒去,新生肉芽组织鲜红,不用生肌收口药,也可很快愈合,故所谓“毒尽则肌自生也”。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