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姜兆俊教授 传承之路 详细

姜兆俊治疗哺乳期乳痈经验

2015.03.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姜兆俊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专攻中医外科,尤其对乳腺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姜老师治疗哺乳期乳痈的经验总结如下。
1重视病因 早治防变
妇女产后不能正常哺乳,乳汁瘀积是发生乳痈的重要原因。故《肘后备急方》说“凡乳汁不得泄,内结名妒乳,乃急于痈。”导致乳汁瘀积的原因很多,临床治疗需细查。如乳头皲裂,一方面因哺乳时疼痛,使产妇拒绝哺乳,导致乳汁瘀积,另一方面细菌沿皲裂处侵入乳腺导管,上行感染而发生乳痈。治疗时需同时治疗乳头皲裂以消除病因,常用白芷15g,苦参、硼砂、蒲公英、生甘草各9g,水煎外洗。方中白芷消肿排脓止痛;硼砂消肿防腐、清热解毒;蒲公英、苦参、生甘草清热解毒利湿,促使乳头皲裂愈合,有利于乳痈的治疗。部分病人乳头处可见“白疱”,是由于乳腺导管开口处炎症消退后,上皮细胞生长跨越乳腺导管开口处,乳汁被新生上皮所阻所致。此时只要用无菌针头挑破“白疱”,即可使乳管通畅,乳汁得泄。乳头畸形不能哺乳者,尽量避免使用通乳药物,如丝瓜络、漏芦、王不留行、瓜蒌等,而应用减少乳汁分泌的药物,如生麦芽、生山楂等。外用芒硝250g,装纱袋内外敷乳房部, 可使其逐渐回乳,以防乳痈反复发生。对于乳汁分泌过多,每次哺乳后不能排空者,治疗时亦常应用生麦芽、生山楂、神曲等药物,以适当减少乳汁的分泌,防止乳汁瘀积。肝郁胃热是发生乳痈的另一重要原因。《丹溪心法》说:“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沸腾,故热胜而化脓。”说明乳痈的发生与肝胃二经有密切关系,产后心情不舒,肝气郁结,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阳明积热,肝郁胃热互结而发生乳痈,故治疗时强调疏肝清胃,常用柴胡、青皮、蒲公英。同时结合心理治疗,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乳痈的治疗。及时消除病因,可以预防乳痈的发生。
2分期治疗 内外结合
乳痈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根据乳痈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姜老师将乳痈分为如下6个阶段:①瘀滞期:证见乳房胀痛,排乳不畅,肿块或有或无,皮色正常或微红,压痛,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苔白,脉弦。证属肝气郁结、乳汁瘀积、气血凝滞。②化热期:证见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按之硬,压痛,伴发热恶寒,口渴,纳呆,舌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郁日久化火,胃热壅滞。③脓始成期:证见乳房疼痛剧烈,呈跳痛,局部红肿光亮,中央稍软,压痛,伴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证属热盛肉腐成脓。④脓成熟期:证见乳房疼痛,局部红肿,肿块已软,伴发热,舌红苔黄,脉洪数。证属热毒炽盛, 肉腐成脓。⑤溃后期:正虚余毒未尽型,证见溃后红肿热痛减轻,但仍有肿硬热痛,脓黄白而稠,热退或有低热,苔微黄,脉细弦微数;气血两虚型,证见局部热痛消失,脓稀,肉芽苍白水肿,生长缓慢, 伴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⑥硬块期:证见红肿热痛已消,乳房遗留硬块,边界不清,皮温皮色正常,推之可移动,无全身症状,苔白,脉弦缓。证属乳络阻塞,气血凝滞。治疗如下。
2.1瘀滞期 贵在治之于早,消散于无形,治宜疏肝解郁,通乳和营,解毒消肿。药用柴胡9g,青皮9g,陈皮9g,郁金9g,漏芦9g,丝瓜络6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夏枯草9g,瓜蒌30g,赤芍9g,生甘草6g。有肿块者加穿山甲6g;有表证者用牛蒡子9g。外治用金黄膏外敷患处。
2.2化热期 以郁久化热为主,重在清热解毒,通乳消肿。清热解毒以消炎,利于乳管通畅, 乳管通畅利于消炎。故治宜清热解毒,通乳消肿。药用金银花30g,蒲公英30g,大青叶15g,连翘12g,黄芩15g,栀子9g,苦参9g,漏芦9g,瓜蒌30g,柴胡9g,青皮9g,赤芍9g,生甘草6g。高热者原方柴胡改15g,加紫雪丹冲服。方中较瘀滞期增加了大青叶、连翘、苦参、栀子、黄芩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效。外治以大青膏外敷。
2.3 脓始成期 此期虽然脓已成,但脓液较少,仍有消散之希望。《疡科纲要》说:“盖以中虽成脓,而四周之肿犹在,故仍以消肿为急,置其脓成于不问,庶几余肿即消,即成溃亦不必惧,万不能早用透达之药,令其迅速蒸脓”。但此期的消散与肿疡初期的消散不同,需与托药如白芷、桔梗、浙贝母、天花粉、穿山甲、皂刺合用,才能促进脓液吸收。故治宜清热解毒,托脓消散。药用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黄芩12g,败酱草15g,天花粉15g,白芷9g,桔梗9g,小蓟9g,柴胡9g,瓜蒌15g,赤芍9g,生甘草6g。外治先穿刺抽脓后,周围敷以大青膏。
2.4 脓成熟期 急需透脓外出,以防毒邪内陷或传囊之变。故内治宜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药用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连翘15g,败酱草15g,黄芩15g,柴胡9g,陈皮9g,瓜蒌15g,天花粉15g,穿山甲6g,皂刺9g,赤芍9g、生甘草 6g。方中配以穿山甲、皂刺透脓托毒。外治宜急开之。
2.5 溃后期 正虚余毒未尽型,此型脓液外出,毒邪外泄,正气虚,故治宜扶正清热解毒。药用生黄芪 15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黄芩9g,连翘12g,天花粉15g,白芷 9g,当归12g,赤芍9g,生甘草6g。外治以大黄油纱条蘸少许牛黄散换药。本病溃后期以虚实兼证多见,而单纯虚证者少。故治疗溃后期切忌过早或单纯使用补法,只有气血两虚而无热象者方可应用补法。内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减,外治以生肌散换药。
2.6硬块期 治疗乳痈时,不仅要清热解毒,还要注意行气活血。气行血行则瘀滞方可消散,若单纯投以寒凉药物以清热解毒,而忽视行气活血,炎症虽消,但遗留硬块。故姜老师在乳痈急性期治疗时均配以赤芍与疏肝药物以行气活血,散瘀消肿,防止形成硬块。若已经形成硬块,宜疏肝行气,活血散结。药用柴胡 9g,夏枯草9g,瓜蒌15g,郁金9g,当归9g,赤芍9g,丹参15g,三棱9g,莪术15g,浙贝母9g,穿山甲6g,全蝎9g,甘草6g。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行气; 当归、赤芍、三棱、莪术、丹参活血化瘀;浙贝母、穿山甲、全蝎散结消肿。若肿块坚硬者加鹿角霜15g以温阳散结。外治用生地黄30g、木香21g捣烂外敷硬块处。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