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王静波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初探肾脑目系统

2017.10.16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初探肾脑目系统
陈美荣1  , 郝永龙2  ,王静波1   郭承伟1 刘玲1  
 (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肾、脑、目之间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挖掘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肾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为脑和目的生成、发育提供物质基础,促使其正常发育,目才能黑白分明,肝管无滞,脑才能具有正常的神识功能,在“三光”的刺激下完成正常的视觉过程,而后天之精的灌注滋养是脑目功能得以完善的保证,促使正常的视觉功能逐渐完善。本文初次提出肾脑目系统,为临床弱视等眼部疾病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肾脑目系统  肾精视瞻  脑 目
肾精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已被古今中医所认可,但对目及视觉功能发育方面的作用鲜有提及,临床观察发现,目的结构及视觉功能的发育节奏与肾精盛衰基本同步。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目的发育及功能与脑有密切联系,那么肾、脑、目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其实质是什么,我们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    肾精生脑、生目
脑的生成发育源之于肾,肾生脑。《管子·水地》认为:“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肾生脑,……,五月而成,十月而生。”《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脑的生成发育禀受于先天,肾之生殖之精在形成胚胎的过程中,即开始了脑的发育。肾之精气实于下,则髓海满于上,肾之精气实为脑发生发育的物质基础。张景岳在《类经·卷七》中这样描述“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后脑髓生”,《医者绪余·上卷》云“盖脑者,髓之海,肾窍贯脊通脑”,明确指出肾通于脑。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精是脑与肾联系的物质基础,髓是脑与肾联系的中介,构成了肾-精-髓-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理状态下,肾精足则髓化有源,脑髓充盈,思维敏捷,精神饱满,意识清楚,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活动等正常,反之,在病理状态下,肾精虚则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髓海空虚,出现一系列眩晕、健忘、耳鸣、视力差,甚至智力低下的症状。《灵枢·海论》形容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大惑论》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而《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六腑之精藏于肾,形成肾精的一部分,会同先天之肾精,促成目的形成,使目发挥其生理功能。《灵枢·大惑论》又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精气上注于目形成瞳子、黑眼、眼络、白眼、约束以及目系,构成了目的基本组成。眼居高位,属清窍之一,脉道幽深,经络细微,结构复杂,唯有轻清精微者才能上达,《证治准绳》将滋养目的精、气、血、津液称为真精、真气、真血、上渗津液。真精是五脏六腑中之轻清精微者,能与气血津液相互滋生,相互转化,因此在滋养目的诸物质中真精为首要的物质。《证治准绳》认为“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气所化生之精汁,起于肾,……而后及乎瞳神也”,说明真精起于肾,上灌瞳神,成为化生瞳神之源,也为瞳神发挥其功能奠定物质基础。总之,目的机构及功能发育离不开精的滋养。
二、    目系上连于脑
《灵枢·大惑论》指出:目系为“裹挟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诊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曰“目珠者,连目本,目本又名目系”。目本连目珠,即眼球,通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可见人视觉是通过目珠至目系,最终到达脑才得以产生的。目珠-目系-脑是产生视觉功能的重要组织。
《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目耳视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灵机使气之动转也。”详细阐明人之基本感觉视听、基本运动功能、身体手足活动均在脑(灵机),而且是灵机使气运转,即通过肾精化气上充于脑来完成。明·喻嘉言说:“头为一身之元首,穹然居上,乃主脏而不奉脏者也。虽目通肝,……,不过借之为户牖,不得而主之也。其所主之脏,则以头之外壳包藏脑髓。”目虽然是肝之苗窍,但为脑所主,与脑有密切关系。首先通过经络运行气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所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通过经络上走空窍,使目发挥其视瞻之生理功能。其次,目为感觉器官,其所感觉的信息均归于脑,《医林改错·脑髓说》云:“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医学原始》云:“人之一身,五脏藏于身内,止为生长之具;五官居于身上,为知觉之具,耳目口鼻聚于首,最显最高,便于接物。耳目口鼻之所以导入,最近于脑,必以脑先受其象而觉之,而寄之,而存之也。”现代医学已经阐明,耳、目、口、鼻之感觉器官,通过感觉神经纤维的信号传递将所感觉的信息传入脑,在脑中经过复杂的信息处理后作出相应的反映。张洁古也说:“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此内受脑之气而外利九窍也”。人之视觉功能由脑所主,故古人将视觉功能称之为“神光”。
三、    视瞻有赖于肾与脑
视瞻为目的基本生理功能。“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明确指出目(精明)可以视万物,看到世间的万物百态,分别事物的颜色,辨别事物的形态,为主要的感觉器官之一。
目主视瞻的生理功能依赖于精气的上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因精而明,精乃目之体,明乃目之用。精不仅是目生长发育的根本,同时也是目维持其视瞻功能正常活动的物质保证。首先,先天之精是保证目形成的基本条件。肾中精气充盛,天癸适时而行,两精相搏,合而成形,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构成胎儿发育的基础,胎儿在母体内肾精充足的条件下,发育正常,形成各种正常的人体结构,包括眼睛及视觉通路。其次,肾中精气是维持目发育的重要条件。出生后,五脏六腑之精气下行于肾,同肾中之精气在肾的气化作用下上注于目,进一步促进目的发育,同时也促进视觉的发育。视觉的发育同肾中精气的发育一样,也具有由成到盛而衰的过程,小儿出生时仅能辨别眼前光亮(光感),至7岁时已基本具备正常的视力,14岁左右逐渐成熟,20岁时则趋于稳定,40至45岁之间出现以老视为先导的视功能衰退。最后,肾中精气还是神识发育的根本。王焘云:“(目)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外托三光,内因神识,故有所见”。视觉发育需要三个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目的结构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必须接受外界光线的刺激,三是内因神识,即视路、视觉中枢发育正常。
《审视瑶函》曰:“(目)内包诸液,中有神膏、神水、神光、真气、真血、真精,皆滋目之液也。……,神光者,为目中自然能视之精华也,夫神光发于命门;……,真精者,乃先后二天所化之精汁,先起于肾,而后及乎瞳神也,”。瞳神中三神、三真成为构成瞳神的要素和目主视瞻的基础,神膏、神水、真血、真精属阴,主静,源于肾中真阴,神光、真气属阳,主动,源于肾中(命门)元阳,一阴一阳,阴阳合抟,共同形成目视瞻的基础。
四、    经络联系
 “目为宗脉之所聚”,目与经络联系广泛,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循经络上行于目,营养目及目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提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中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将肾、脑和目紧密联系在一起。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因此督脉与脑、肾、目有直接的联系,而且,督脉与任冲二脉一源三岐,任冲二脉也可通过督脉间接与脑肾目相联系。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循。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可见足太阳膀胱经将肾与脑相络属,且起于目内眦,将肾、脑、目通过经脉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作,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从目系入脑的经脉:足太阳、足阳明、手少阴、足厥阴;经别有足少阳、足阳明、手少阴。从目周入脑的经络有:跷、任、足太阳经筋、足阳明、足少阳、手少阳、手太阳经筋。
五、    肾-脑-目系统实质
综上所述,肾、脑、目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在视觉功能的发育发生过程中,肾、脑、目之间关系密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人体视觉过程包括对外界光信息接收、分析、识别几方面。肾之先天之精是脑和目的生成、发育的物质基础,为目接收光信息并正确传递给大脑的保障。脑分析和识别能力又是视觉形成的关键,所以,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肾、脑、目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我们称之为肾-脑-目系统。
《中国医药汇海·论脑为肾本》明确指出肾脑目的关系,“脑为髓之总汇,而目系即发生于此,凡目所见之物,无一不留影于脑中,故脑性最灵,尚能记忆,人之灵固莫灵于脑矣,然其灵根实起于肾”。
综上所述,肾、脑、目之间关系密切,肾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为脑和目的生成、发育提供物质基础,促使其正常发育,目才能黑白分明,肝管无滞,脑才能具有正常的神识功能,在“三光”的刺激下完成正常的视觉过程,而后天之精的灌注滋养是脑目功能得以完善的保证,促使正常的视觉功能逐渐完善。
临床认为弱视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养失宜,肾气不足而导致肝肾阴精亏损,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生无源,发越无能,视力欠缺,日久不愈而成[1]。现代研究表明弱视患者视中枢功能性磁共振和超微结构会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2、3],中医认为这些改变与脑神的发育及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因此弱视的发生与肝肾亏损、脾气失调、脑神失养有关,在临床治疗弱视时不仅要注重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还要注意填精生髓治则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静波,郑新青.衣元良老医师对小儿弱视治验总结[J]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3;11(2):106-108.
[2]  朱娟,燕振国,张文文.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皮层功能与弱视程度关系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1;19(1):1-5.
[3]  史学锋,赵堪兴,刘虎等.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突触活性改变[J]. 眼科研究,2004;22(5):497.
 
 
作者简介: 陈美荣(1979-),女,山西孝义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弱视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静波(1950-),女,山东莱州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弱视及青光眼的研究。E-mail:wangjingbosun[at]163[dot]com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GSF10257)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