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林慧娟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林慧娟教授活血化瘀法临证应用发微

2015.06.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林慧娟教授活血化瘀法临证应用发微
               山东省中医院 苏文革  庄欣
一、对活血化瘀法及活血药的认识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治疗原则,《内经》记载的“疏其血气、令其调达”,已成为后世活血化瘀治则的基础。
    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的药物。本类药一般药性较温和,多属平性或微寒,微温之品。入心肝脾三经。
1、活血类药物分类:按其药物作用程度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代表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代表抗心肌缺血,■代表强心。)
(1)和血类药:系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皮、生地、▲赤芍、鸡血藤等;
(2)活血类药:系指有活血、行血、通瘀作用者,包括▲●川芎、▲●丹参、▲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金、▲●三七、大黄、姜黄、▲●益母草、泽兰、牛膝、▲●延胡索、乳香、没药、王不留行、▲●山查、▲●银杏叶等;
(3)破血类药 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包括▲●水蛭、忙虫、三棱、莪术、血竭、桃仁、干漆、土鳖虫、蛰虫等。
(4)活血止痛类:中医认为疼痛是瘀血的一个重要症状,瘀血、血脉不畅可致各种内脏及肢体疾病,所谓“不通则痛”,而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循环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如丹参、当归、赤芍、红花、川芎、三七、等均有镇痛作用。
2、用法:
(1)根据瘀血程度。瘀血较轻者,宜用养血、活血类:丹参、川芎、赤芍;瘀血较重者,宜用破血类:桃仁、红花、莪术、大黄;疼痛较重者,则用元胡、延胡索、丹皮、乳香、没药、五灵脂等活血化瘀止痛药物。
(2)治疗瘀血重视气分治疗。气血关系密切,《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此在治疗瘀血时必须重视气分的治疗,最为常见的原因为气虚帅血无力,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而致心血瘀阻,即成气虚血瘀之证。治疗上以补气活血,;气滞可致心血瘀阻,此外,与痰阻、寒凝密切相关,故往往与化痰药、温阳药配合应用。而心血瘀阻单独存在的时候较少。
3、代表方剂:
(1)理气活血: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积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手拈散(《奇效良方》延胡索、五灵脂、草果、没药);
    拈痛丸(《奇效良方》五灵脂、莪术、木香、当归);
(2)通阳活血:
    胜金散(《景岳全书》桂枝、五灵脂、延胡索、当归);
高良姜散(《圣济总录》高良姜、乌药、桂枝、沉香、麝香、三棱、当归、桃仁、丹参)
(3)补气活血: 补阳还五汤、冠心灵等。
4、中药药理:
(1)活血化瘀药作用部位:
①对股动脉的扩张:以穿山甲、水蛭、益母草、莪术、桃仁的作用较突出,除益母草外,其他均属破血散结药,说明在活血化痰药中,以破血散结类药扩张股动脉作用最强,
②对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川芎、红花、当归、赤芍、丹参、延胡索、三七、山查、水蛭等最为突出,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的作用,从中可知,活血养血类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是因为这些药能改善心脏本身的机能代谢,改善冠脉循环、增加心血营养性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排血时间充分,心脏得以充分休息所致。
二、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举偶
1、冠心病: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脉痹阻不畅,心之阴阳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临床以胸部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纵观其成因,主要与年老体衰、七情内伤、膏粱厚味、外邪侵袭、劳逸失度、脏腑病变等因素有关。其发病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以心肝肾亏虚,功能失调为主;标实,则以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为主。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先虚后实者,也有因实致虚者,但临床表现多是虚实夹杂,或以实证为主,或以虚证为主,然其基本病机则是心脉痹阻。
    林慧娟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常规理气活血、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活血等治法基础上,认为本病多与阳气亏虚及瘀血阻络关系密切,治疗应注重宣畅气血,活血与辛温药物合用、温而行之,辛以散之。她注意到,宋代活血化瘀法治疗胸痹已被广泛应用,如《太平圣惠方》、 《济生方・心腹痛门》治疗胸痹心痛诸方中除选用川芎、当归、莪术辛温活血外,还佐以青皮、茴香、肉桂等芳香温通和理气行滞以增强活血之力; 清代是应用活血化瘀法的全盛时期,如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成为活血化瘀的专著,代表方药有血府、膈下、少腹三大逐瘀汤,方中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均为辛温活血药物,并在方中加入生姜、老葱、麝香、乌药、元胡、小茴香等通阳理气药物,大大增强了活血止痛的作用。对于病程日久、瘀血阻络者,林教授遵照辛以润之的原则,提倡辛润通络。辛润通络的常用药物有当归、薤白、元胡、瓜蒌、川芎、红花、片姜黄、乳香、绛香、桃仁等。虚则加人参、黄芪、鹿角胶;寒则加桂枝、细辛、小茴香、川椒、羌活、仙灵脾、菟丝子等。
2、心律失常:林慧娟教授认为,心藏神而主血脉,心有心气、心阳、心阴、心血之分,各种病因如先天久病、饮食劳倦、情志不调或感受邪毒,导致心之气血阴阳失调,必将影响心藏神、心主血脉的功能。心不藏神,心神失养,或血脉流通不畅,以至心悸不安。心气不足,不能鼓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畅,心脉瘀阻,抑或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之气血运行受阻,也是心悸的主因之一。心悸病机的中心环节是心失所养,中心病理因素是血脉瘀阻。在辩证治疗时,她认为要注意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心脏亏虚(气血阴阳),一是血脉瘀阻。瘀血又可区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阴虚血瘀、痰瘀互阻等情况,在她的几个心悸协定处方中有当归、芍药、川芎、元胡、三七粉等活血药,这些活血药的选用也是有标准的,一是药性平和,以凉润为主,不用燥烈的药物;二是这些药物大都有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真可谓一举两得。
3、老年高血压 林慧娟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病多以肾虚血瘀为主。 
  (1)肾主藏精,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壮、老、已,老人的衰老多表现为以肾虚为主的多脏器虚损。
   (2)高血压病久,郁、火、阳亢等,损耗肾之阴精,肾之虚损逐渐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肾气亏虚,精髓不足,脑海失养,则见头晕耳鸣诸症。
   (3)血脉瘀阻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肾阴或肾阳均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肾中阴阳的不足,实质上均是肾虚的表现形式。肾虚阳气不足,温煦推动血行无力,血行迟缓,瘀血阻滞络脉;肾虚阴精亏少,血脉失濡,脉道枯涩,血行不畅,都可使脑窍失养而眩晕频作。正如《读医随笔》所说“阳虚必血凝,阴虚血必滞”。如前所述老年人血小板释放功能随增龄而增强,血浆中致血栓性物质及收缩血管的物质水平升高,导致血管收缩和血粘度升高,证之临床,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老年斑、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舌有紫气、持久麻木等都是血脉瘀滞不畅的征象。
瘀阻血脉是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改变,高血压在整个病程中,尤其伴随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时,常常出现瘀血表现。冠心病、中风等高血压并发病症的发生无不与血瘀有关。如肾虚阳衰,温化无权,津聚成痰,痰瘀互结,滞于心络,临床表现为左心室的肥大。尿中蛋白的出现,则是由于瘀浊留着肾脉,清浊不分,精微外溢。
(4)治疗原则:补肾活血
老年高血压患者必须给予补肾治疗,或补肾阴,或补肾阳,或阴阳双补,补肾的药物有降压作用的有:玄参、地黄、仙灵脾、桑寄生、杜仲、女贞子、沙苑子等,临床可根据情况进行选用。具有降压作用的活血化瘀的中药:川芎、三七、山查、丹参、丹皮等。既有降压又有扩血管作用的中药:野菊花、杜仲、钩藤、葛根、白芍、当归、银杏叶、桑寄生、川芎等。
4、心力衰竭  对于心衰的病机,林老师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她认为心衰主要沿循气阳亏虚、瘀血阻滞、水饮停蓄、气阴两虚的发展演变规律。其中心气心阳亏虚为本,是本病的病理基础;瘀血、水饮为标,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肺、肾密切相关,并可涉及肝脾。治疗上,林老师遵循开鬼门、洁净腑、祛宛陈莝的原则,针对心力衰竭病理机制,抓住气阳亏虚,水瘀内阻的病机,运用真武汤、济生肾气丸以及自拟的强心灵方(人参、黄芪、天麦冬、茯苓、白术、制附子、桂枝、干姜、葶苈子、大腹皮、赤芍、川芎、泽泻、炒枣仁、柏子仁 、三七等)治疗。
三、心得体会
林慧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首届活血化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活血化瘀法更有独到的认识和应用特色。活血化瘀法是心系疾病的主要治疗法则,在掌握活血化瘀基本理论基础上,临证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瘀血在疾病及个体发病中的性质,是作为一个单纯的病理产物,还是参与了病因和发病。注意明确因实致瘀、因虚致瘀、还是因瘀致虚;
2、辨析好个体患者脏腑属性、瘀血与其他病理因素的关系。尤其注意明辨阴虚、阳虚,合并是寒、是痰、还是气滞;
3、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益气、温阳、养阴、化痰、理气、通络等方法。
4、勤求古训、挖掘古方,同时注重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一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
    谢谢大家!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