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贻训教授

国家级名中医药传承工作室

名医介绍 查看更多

名医介绍 查看更多

曹贻训1935年生,男,汉族,山东龙口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医疗本科,同年分配于附属医院骨科工作,师从梁铁民、杨锡嘏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980年任骨科副主任,1987年晋升副教授,1989年任山东中医学院骨伤系主任,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曾任山东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医正骨》杂志,《山东中医》杂志,《山东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编委,1990年—1998年间多次参加山东省科技成果和省职称评审工作,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科研成果主要编著《中医骨伤科学》、《骨伤科学》等10部,发表学术论文“半腱肌替代治疗后十字韧带断裂18例总结”、“创伤膏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110例总结”等50篇。主持研究的“半腱肌替代治疗后十字韧带断裂研究”、“祛邪通络、益气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与实验研究”、“解痉止痛、活血通络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半腱肌替代治疗后十字韧带研究”同时获得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学术思想突出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经络、皮肤筋骨都有相应密切关系,构成人体各个部分之间,各脏腑形体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整体观,局部病变是整体病理表现,从整体进行调理,这是中医治疗的精髓,所以主张在伤科发病、病理、临床表现、检查治疗中始终贯彻整体观念这一重要思想,否则会导致只顾局部,而忽略整体,会发生严重的诊断治疗错误,辩证用药也是如此,治病必求于本。重视临床物理检查。物理检查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科技发展,先进医疗设备(CT/M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临床医生滥用,不但对人体造成经济负担,对身体也具有损伤,近年来有些医生不详细询问病史,不认真具体分析,盲目做MRI,结果报告病多且严重,其实与临床不符,动员病人手术治疗,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这种现象极为常见,如膝关节慢性增生性关节炎,问其病史,病人必然有劳累受凉或者轻微外伤史,临床检查,走路痛,下蹲亦痛,关节周围压痛或肿胀,关节活动可触及摩擦音(感),麦氏征阴性,抽屉试验阴性,内外侧韧带完好,再拍一张CR片,显示膝关节增生、退变,这些症状体征足以明确诊断,如果做MRI检查,报告有:内外侧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撕裂等。医生建议手术,实则没有根据和必要。重视筋骨并重,动静结合。治骨伤强调肢体功能。骨是人体支架,筋附着于骨上,大筋络关节,小筋附骨外,共同完成肢体功能,筋骨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当跌打外伤导致骨折后,必伤其筋,筋伤更难治疗,往往骨折愈合后,但筋伤仍未治愈,影响肢体功能,所以在治伤时,不但要整骨复位,还要重视筋伤处理。例如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骨已复位,同时需要利用理筋手法,捋顺掌背侧腕屈肌和伸腕肌,而后夹缚固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贯彻“筋骨并重”这一原则。整复固定后必须坚持动静结合,动即是肢体的功能活动,骨折局部要静(即局部外固定),固定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功能活动。动静结合有利于骨折的稳定和愈合,也有利于肢体的功能早日康复。肢体没有功能即废用。所以治疗骨折时必须强调恢复肢体功能。强调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治病首先要认识疾病,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症状以及预后的基本规律,才能处方用药,这是辨病。不懂病又如何治疗呢?临床上强调辨病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掌握疾病的发展某一阶段的症状。这就需要辩症。只要能了解疾病及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症状,就能实施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年来临床工作中,掌握骨伤科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又经过临床反复实践,拟定了相应有效的方剂。如治疗颈椎病的“颈痹汤”、腰椎间盘突出的“肾痹汤”、骨坏死的“骨蚀汤”等,其中应随着疾病的变化,辩证加减方可奏效。在治疗骨伤科疾病应特别重视肾的补养。因为“肾主骨,肾藏精、主骨髓、精生髓,髓养骨”,精足则髓足,髓足则骨坚,所以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骨坚有力,若肾精亏虚,骨滋养不足而萎弱,骨骼的强弱与肾有密切联系。如骨坏死、骨质疏松症,均与肾有关系。所以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时,应调理肾阴肾阳,才能治病求本,取得良好效果。在治疗一切疾病时,应注意调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五脏六腑之精气,又能化生血液营养骨骼,脾胃健运才能运化水谷,气血生化有源,先天之精又赖于后天脾胃化生水谷之精气不断充养。若脾胃衰败,则气血生化无源,也会导致肾虚。肾虚无髓养骨,则骨枯筋萎,所以治疗骨伤科疾病应注意脾胃的功能,临床中不应过多用伐胃之品,否则伤及脾胃,气血生化无源,病难愈也。传承之路继承了梁铁民、杨锡嘏二老宝贵学术思想和临床理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师从山东省著名骨伤科专家梁铁民、杨锡嘏老师。二老为全国著名骨伤专家,出生于中医世家,祖传正骨经验,自幼耳濡目染,立志继承家学,致力医学事业,为人民服务。梁老于1956年在山东省中医研究班学习,1957年结业留校任教,1960年任山东中医学院骨科教研室主任,且兼职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二老从事骨伤临床、教学达40年之久,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学术思想,二老精通骨伤理论,善于辩证用药,精于临床检查,正骨手法准确、灵巧、奏效,达到了“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亦拢”。梁老1959年编著《正骨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学术理论,临床经验,这是解放后第一本骨伤科专著,深受医学界高度评价,1960年受卫生部委托,梁老举办全国第一届骨伤学习班,为期一年,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为全国培养了骨伤技术人才,学习班结束后,梁老编著《整骨经验荟萃》一书,介绍了全国名老中医的整骨经验,在全国影响很大,因而省中医骨科名声在外,在国内名列前茅,病人来自全国各地。我跟随二位老师学习有以下宝贵经验,①整体观念。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肢体某处损伤,除了局部症状外,必然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因而重视临床,全面检查,治疗局部时,还应重视调理整体,从而消除骨折后引起的全身症状,促进骨折愈合。②骨伤科用药重视调理气血,认为“跌打损伤专从血论”,“内治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气为血之帅,活血化瘀又要兼顾调气,治疗骨折主张三期辩证用药。③在骨伤科检查时应重视:望、问、切、触、量五诊结合,量诊,在没有X线情况下,对于检查骨折脱位非常重要。④学习很多的整骨理筋手法,如胸、腰椎小关节错位诊疗方法,关节内骨折整复方法;锁骨骨折整复固定方法,陈旧性骨折、脱位整复方法等。⑤学习了老师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严谨负责工作作风,对我的教育影响较大。⑥传承了老师精、仁、德、勤、劳等优良品质,也是我行医准则。骨伤事业的成就我在从医路上已经53年,勤奋读书,刻苦钻研努力工作,在学术上取得一些成绩,同时也培养了大批骨伤科人才:①1989年在山东中医学院骨伤系任职期间,白手起家,努力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删去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课程,增加骨伤基础理论和临床课,增加骨伤课程300节课,解剖课由80节课增加为120节课,临床实践改为1.5年(原为1年),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加强临床操作,理论联系实践,要“严”字当头,治学严谨,纪律严明,重视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纪守法,做好学生。任职期间,共招收十届学生,约一千名,每一届学生我都亲自授课,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全国各地。目前已经是骨伤科的骨干栋梁。大都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为骨伤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②培养研究生和徒弟,1995年骨伤专业被国家批准为硕士点,连续招了两届研究生,主要研究颈椎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及治疗,现在他们都是主任医师。1996年批准我为山东省名老中医带徒指导教师,当年招徒两名,三年毕业,现一名为主任医师,骨科第一副主任,一名是手外科专家,2008年被批准为全国名老中医带徒指导老师,同年收徒两名,现一名为教授,一名为脊柱骨科专家,他们继承了我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国内影响较大。③多年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骨科疑难疾病很有研究,效果显著。多年来研究很多有效的方剂,广泛用于临床,如治疗颈椎病的“颈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肾痹汤”,治疗骨缺血性坏死的“骨蚀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1号和2号“尪痹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坚骨方”,治疗下肢肿胀的“消肿汤”等,这些方剂治疗专病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治愈率达60%左右,1986年创立了“半腱肌替代治疗膝关节后十字韧带断裂”治疗方法简便,疗效可靠,该手术方法经过鉴定属全国内首创,1992年于天津国际骨科大会宣读,得到入会者高度评价,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50例总结”,1991年在深圳中医骨伤科国际大会上发表,得到入会同仁赞誉,在我任山东省骨伤专业委员会主委时,曾主持召开了五次全省骨伤学术交流大会,交流文章数百篇,骨伤科同道们一起相互了解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对培养骨伤科人才,促进骨伤科事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在耄耋之年写了“曹贻训五十年临床经验”一书,无偿赠送给跟随我学习的研究生,对弟子很有帮助和启发,受益匪浅。我今年83岁了,仍坚持门诊第一线工作,并且带研究生,每天早出晚归,对病人认真负责,详细检查,认真诊疗,一丝不苟。对病人和蔼可亲,有问必答,为人们解除疾病痛苦我愿意奉献一切。今年八月我被批准成立“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室”,由几名成员组成研究梯队,跟师学习,总结骨伤科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下去,将祖国瑰宝发扬光大,为人民健康做出贡献。典型案例病案李兆金,男,65岁,章丘人,农民,2007年6月5日初诊。病史:患者两年前发病,初起时颈部疼痛,两上肢麻木且疼痛,于当地找人针灸,推拿效果不佳,日久,病情逐步加重,两上肢麻木疼痛加重,继而出现双手无力,呈半握拳状态,手指伸不直,颤抖,霍夫曼征阳性,双下肢痿软无力,走路跛行,跟腱反射亢进,巴彬斯基征阳性,已经失去劳动能力,阅其MRI显示:多发性颈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肥厚,而导致椎管明显狭窄,大医院动员其手术治疗,病人拒绝来中鲁医院就诊,诊其脉弦,舌淡苔略厚。诊断:脊髓型颈椎病(严重)治法:补肝肾,强筋骨,调养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处方:熟地黄15g、生黄芪20g、骨碎补15g、巴戟天15g、桑寄生15g、川牛膝9g、葛根15g、钩藤15g、鸡血藤15g、穿山龙15g、蜈蚣两条、全蝎6g、地龙10g、丹参15g、当归15g、川芎9g、桂枝9g、党参15g、炒白术15g、陈皮10g、白芥子6g、炒白芍15g、甘草6g。 7付,水煎两遍滤渣400ml早晚各服用200ml。复诊:于2007年6月13日复诊,患者服药后,未诉不适,无不良反应,饮食二便正常,诊其脉弦,舌苔已变化,再服15付,以观其效。三诊:于6月28日复诊,病情略有好转,饮食较之前增加,上肢颤动略减轻,下肢走路有点劲,为了加大药力,生黄芪改为30g,加炮山甲6g、再服15付,再诊。四诊:7月18日复诊,上肢颤抖明显减少,双手手指柔软且灵活,关节僵直改善,能屈伸,但活动仍受限制,下肢走路不稳,病人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由忧变喜,对治愈抱有很大的希望,效不更方,按上方继续服用80余付,病情基本恢复正常,上肢有力无抖动,下肢稳而有力,再诊时按上方配成水丸内服,日服三次,每次5g,巩固疗效。患者2008年6月3日复查,病人完全康复生活自理,且能下地劳动,至今介绍多个病人找我诊病。按语:患者为劳动人民,长期低头劳作,从而导致颈椎增生、退行性病变,继而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肥厚,椎管狭窄,脊髓周围神经受到压迫从而产生上述症状,不但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瘫痪,病人年迈体弱,气血不足,重用补肝肾养气血之品,因为病情较重,故加重化瘀通络搜剔之品,使瘀闭得通,症状逐步恢复,病愈。医案李桂平,女,45岁,济阳人,2008年2月19日初诊。病史:腰痛并右下肢放射痛两个月余,有扭伤史,夜静时间加重,右下肢麻木,在当地医院针灸,理疗不见好转,CT检查,确诊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来济求医。诊查:右侧腰部疼痛难忍,腰部半屈位不能伸直,腰部活动受限,行动困难,需人帮助,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腿直腿抬高试验约40度且痛,下肢反射正常,无病理征,阅其CT显示:L5/S1间盘突出约1cm左右,医院动员其手术治疗,患者家属拒绝手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右侧神经根。治法:补养肝肾,调和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处方:桑寄生15g、独活9g、当归15g、川芎9g、桂枝9g、丹参15g、川牛膝9g、葛根15g、全蝎6g、地龙9g、蜈蚣两条、威灵仙12g、木瓜12g、川续断15g、延胡索9g、狗脊15g、杜仲15g、白芥子6g、生黄芪15g、党参15g、炒白术15g、甘草6g。 7付,水煎两遍,去渣,早晚各服用200ml。嘱卧床休息7—10天,每次烤电1小时,每天两次。复诊:于2月26日复诊,患者诉下肢疼痛减轻,夜间能入睡,饮食二便正常,效不改方,原方再服12付。三诊:3月10日来诊,病情较前有好转,腰部可以活动,上下床不痛,下肢疼痛也减轻,胃纳不适,二便正常,原方加木香6g、再取14付以观察。四诊:3月27日复诊,查体基本正常,直腿抬高试验约80度,饮食二便正常,再服12付观察。五诊:12天后患者来复查,面带笑容,腰部活动自如,下肢麻木以及疼痛感消失,能干轻体力的活,嘱其保暖理疗,腰围保护,改为水丸内服,嘱其避风寒,避免劳累。按语:本病病因主要为间盘退变,再加外伤劳损,感受风寒,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中医认为肝肾亏损,先天不足,或劳役负重,久病体虚,肾精不足,故出现腰部酸软无力,病邪入侵,阻滞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所以治法应以补肝肾、养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创立了“肾痹汤”多年用于临床有很好的疗效。、病案王某,男,18岁,章丘人,于2000年5月31日初诊。病史:患强直性脊柱炎三个月余,曾在省级医院住院一个月治疗,不见好转,腰骶部作痛,腰部活动受限,并有低烧,家属慕名来中鲁医院就诊。诊查:患者痛苦面容,行走不便,右髋部、腰部活动受限、僵硬明显,“4字试验阳性”。体温37.5°,血象偏高,血沉120mm/h,HLA-B27阳性,阅CT后,两骶髂关节模糊不清,间隙变窄,有明显受凉病史,舌赤、苔腻、脉濡弦。诊断:湿热瘀滞型强直性脊柱炎。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止痛。处方:双花15g、蒲公英15g、黄柏9g、丹皮9g、青蒿15g、知母12g、桑枝15g、连翘15g、当归15g、炒白芍15g、葛根15g、老观草15g、络石藤15g、元胡9g、威灵仙12g、秦艽10g、狗脊15g、甘草6g、羚羊角粉1g冲服。 7付,水煎两遍,去渣,400ml早晚各服200ml。二诊:服药7付效果很好,体温下降至36.8°,腰骶部疼痛减轻,饮食二便正常,舌苔白略厚,再服10付观察。三诊:6月19日来诊,病人自诉病情好转,髋关节疼痛减轻,腰部功能好转,饮食二便正常,体温37°,此方去羚羊角粉,再取15付。四诊:病人7月5日来复诊,检查腰部髋部活动正常,体温下降36.6°,血沉下降至15,为防止复发,再开7付,同时按此方配水丸,每次5g,每日三次,连服二个月,一年后随访已痊愈。按语:该病疑难杂症,难治病,至今病因不清楚,90年代前,有些人对于此病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误诊延误病情,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甚至终生残疾,余对本病研究治疗30余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大量病例,我认为本病主要是正气亏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入侵是发病的诱因,通过大量病例,观察都有受寒或者久居湿地而诱发本病,临床分型主要有:风寒湿痹型、湿热瘀滞型、肝肾亏损型等,本病属于湿热瘀滞型,外邪入侵,日久,郁而化热,所以治疗上,应清热祛湿,祛除虚热,病人发热一般为虚热,绝不能重用寒凉之品,过伐则伤正气,该方既不伤正气,又能去虚热,用于临床疗效满意。、病案夏某,男,62岁,济南人,2008年7月20日初诊。病史:患者三年前曾因他病服过一个月的激素,半年前感到左髋部疼痛,走路困难且疼痛,在他院行MRI检查并且确诊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治疗无效来国医堂就诊。诊查:左髋部疼痛半年余,左下肢大腿部前侧放射痛至膝关节,下蹲困难,走路跛行,“4”字试验阳性,阅MRI显示,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有囊性改变,脉弦,舌淡苔薄白,血压略高,肝肾功能正常,饮食二便正常。诊断: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期)。治法:补肝肾,养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处方:当归15g、川芎9g、桂枝9g、丹参15g、川牛膝9g、鸡血藤15g、穿山甲6g、葛根15g、炒白术15g、全蝎6g、地龙9g、延胡索9g、熟地黄15g、狗脊15g、淫羊藿15g、炒杜仲15g、骨碎补15g、巴戟天15g、生黄芪20g、党参15g、炒白芍15g、白芥子6g、甘草6g。 7付,水煎两遍,去渣,留药汁400ml,早晚各服200ml。二诊:服药后,没有副作用,饮食二便正常,继续服7付观察。三诊:于8月6日就诊,服14付,左髋部疼痛减轻,别无异常,又开15付。四诊:于8月22日再诊,病情好转,疼痛明显减轻,下肢不适感消失,拍片复查,坏死无扩大,走路有力,饮食增加,二便正常,效不更方,继续服药一年之久,走路正常不痛,拍片显示:股骨头坏死区轻度塌陷。按原方配成水丸,每次4g,日三次,巩固疗效,两年后随访,再无复发,走路正常,病人康复。按语:本病临床多见,中医称为“骨蚀”,属于痹症范畴,其病因多为先天不足,肝肾亏损,久病体虚,气血不足,经络受阻,跌打损伤,血不循经,瘀而不通导致,外邪入侵,久病失治而致骨缺血性坏死,临床治疗应该补肝肾,养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多年研究“骨蚀汤”治疗骨缺血性坏死,效果显著。本病属疑难病、慢性疾病,非短时间服药即能治愈,必须长期反复用药方可见功,同时还需配合休息、理疗、保温、忌烟忌酒等措施,后期练习髋关节活动,逐步恢复髋关节功能。、医案李某,男,67岁,济南唐王人,1999年6月3日初诊。病史:患者15年前患右下肢静脉血栓,久治不愈,最后于小腿下三分之一形成溃疡肿胀,流脓水,伤口逐渐扩大,侵袭胫骨,15年未愈,自己在家换药,腥臭难闻,痛苦难忍,于6月3日来中鲁医院就诊。诊查:老年患者,身材略瘦,患者于小腿中下段前方溃破伤口长3cm,宽1cm,胫骨外露,小腿略肿,伤口及周围皮肤灰暗没有光泽,面积较大,精神不振,饮食二便正常,脉弦,舌赤苔黄腻。诊断:左下肢静脉溃疡后致骨感染。治法:补肝肾,养气血,通经络,消肿排脓。处方:双花15g、蒲公英15g、地丁15g、野菊花9g、马齿苋15g、黄柏9g、土茯苓15g、丹参15g、赤芍15g、当归15g、生黄芪20g、炮山甲6g、木香6g、浙贝母9g、没药6g、皂刺12g、党参15g、炒白术15g、陈皮9g、首乌15g、狗脊15g。 7付,水煎两遍,滤渣,400ml每日早晚各服用200ml。并用清热解毒中药外洗,处方:双花15g、蒲公英15g、黄柏15g、黄芩15g、连翘15g、苦参15g、土茯苓15g、生大黄10g、生黄芪30g、赤芍15g、马齿苋15g、生甘草6g、陈皮15g。用纱布包好,放干净脸盆内,浸泡两小时或者半天,在炉子上煮半小时,取出药包,稍凉后用无菌纱布浸泡药水清洗伤口脓液,清洁换药一次,一付中药用三天。经过六诊,半年治疗后,伤口周围的灰暗变为红润,肉芽组织变成鲜红,向外露骨处爬行愈合,嘱病人护理好伤口,避免外伤,注意保暖,五年后复查未复发。按语:该病人长期下肢静脉曲张,溃疡而形成的骨浅表感染,由于下肢血液循环障碍,供血不良,导致的伤口长期不愈合,又年迈肝肾亏虚,气血虚弱,治疗应该补养气血,补肝肾强筋骨,清热解毒方可治愈,外洗药也很重要,不但具有杀灭细菌,清除腐烂组织,又可以增加皮温,有利于局部微循环,对伤口愈合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经验方 查看更多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