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详细

守正创新 传承精华”——第三届中国医院文化大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场”暨"中医药文化与患者安全论坛"成功举办

2025.10.28 来源部门:公共事业发展部
作者: 韩金铭

金秋十月,洙泗流长;尼山脚下,医脉相传。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与山东省医院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医院文化大会,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曲阜尼山讲堂隆重举行。作为大会的“中医药文化”重要分会场,“中医药文化与患者安全论坛”以“守正创新·传承精华”为主题,由山东中医药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风险防范工作委员会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共同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医院管理者、专家学者与业务骨干齐聚一堂,共绘中医药文化赋能患者安全的新图景。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一级巡视员王笑频,福建省医院协会会长、原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福建省疾控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国安,山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华亮,杭州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傅雪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阎兆君,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红星,曲阜市中医院院长杨本勤、副院长蔺世锋等嘉宾出席论坛。

一、儒医交融赓续文脉,守正创新扬帆启航

王笑频在致辞中系统论述了新时代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实践方向。她强调,医院文化是医院的“根”与“魂”,既体现为医务人员的信仰与情怀,也彰显于医疗服务的温度与品质。她指出,医院文化建设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并提出三条实践路径: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将红色基因与中医药文化相融合,确保发展方向正确;二是紧扣服务初心,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全流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是推动创新表达,借助“中医药文化+”模式,运用新媒体、文创产品及体验活动,让中医药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邓华亮在开幕致辞中深入阐释了中医药文化与齐鲁大地的深厚渊源。他指出,山东不仅是儒家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华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扁鹊的“精诚”精神到绵延千年的儒医传统,从砭石技艺到针灸文化,中医药在这片沃土上生生不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守正”即坚守中医思维之本、辨证论治之法、医德医风之魂;“创新”则是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科技,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他表示,山东省中医院愿与各方携手,共同为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与力量。
    二、四维论道溯经典,知行合一谱新篇

专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理论探索、党建融合、经典研究与医院发展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

 

刘更生教授在《关于文化与中医文化的思考》报告中,引导与会者从哲学高度重新审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强调文化自觉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

 

傅雪颜以《汲取传统中医文化精华,以“六和”中医特色党建品牌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党建与中医药文化、医院管理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呈现了“以文化人、以党建院”的生动样本。

 

阎兆君深入解读《〈黄帝内经〉养生文化与身心健康》,将经典智慧与现代心身健康理念相融合,为“中医治未病”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杨本勤在《破局与共生: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医共体的“双向赋能”路径》报告中,结合曲阜本地实践,提出中医药在医共体建设中的文化赋能与管理创新策略。

三、文以化人成良序,医以安民守初心

大会期间,举行了“第三届中国医院文化大会文化作品/典型案例发布仪式”。共收到文化作品600余幅,案例200余篇。经过专家评选,最终评选出获奖文化作品99幅,典型案例69篇。充分展现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我院申报的《以文化为纽带,构筑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新路径》《公立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文化建设路径探索》被选为大会典型案例。

本次论坛不仅在学术层面达成高度共识,更在实践层面明确了发展方向。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医药文化是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内在保障。通过弘扬“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践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推动“人文关怀”落地落实,中医药必将在构建有温度、有品质、有安全的医疗生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圣贤文化的浸润中,论坛圆满落下帷幕。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将“守正创新、传承精华”的理念融入实际工作,以文化之力筑牢患者安全根基,以中医智慧回应时代健康课题。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