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李燕宁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李燕宁教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验

2020.12.21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李燕宁教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验
传统中医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为气阴两虚,所以在治疗上不论心肌炎的分期,一概选用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益气养阴之品。由于过分依赖习惯治疗而不精于辨证,有时疗效并不理想。李燕宁教授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主要病机是正气不足,邪毒、痰浊、瘀血乘虚而入,其中邪毒(包括温热邪毒和湿热邪毒)是本病发生的基础,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原因。而心气、心血、心神的逆乱是该病发生的关键,病程中正气与邪气的消长变化又使病情虚实不同,错综复杂。所以治疗应当常中有变。
(1)心肌炎的早期解毒即是护心
病毒性心肌炎多由呼吸道及消化道病变引发,所以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往往伴有呼吸及消化系统症状。温热犯肺,宣降失司,则咳嗽、气粗而胸闷;痰热内蒸,扰动心神,则见心悸心烦,溲黄便干,舌苔厚腻;心神不能自持,故脉多结代。湿热通过胃肠道侵心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胸闷,全身酸痛、乏力,舌红苔厚腻,脉濡数或结代。心肌炎的早期以邪毒为主,清泻邪毒为本病治疗的第一要法,因此强调“解毒即是护心”。就邪毒而言,以温热、湿热之毒最为常见,且传变途径与温病的演变大致相符。正如叶天士《外感湿热病篇》中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说明温邪犯肺传心时病情传变迅速、病势笃险。痰浊、瘀血既是邪毒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所以在解毒的同时还要注重化痰和活血。
(2)要注重调理心脏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要注重调理心脏,早期以邪实为主,故治疗上要解毒祛邪;恢复期、慢性期以正虚为主,临床多表现为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烦躁口渴,夜寐不安,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气阴亏虚等症状;或表现为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脉缓无力或结代等心阳虚弱等症状。故在心肌炎的治疗后期要理心气、养心血、安心神、滋心阴、温心阳以调理心脏。
(3)活血化瘀安神要贯穿治疗始末
本病病位在心,由于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必然会影响到心血运行,故不同证型、不同分期均存在心气受损、心脉痹阻之变,因此活血化瘀当贯穿本病治疗始末,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蒲黄等。心藏神,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各种证型均会扰及心神,出现“心神失藏”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心神不宁、心烦、夜寐不安等症状,体征多表现为脉律失常。故在此病的治疗过程中要酌情选用安神药,如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龙齿、珍珠母等药物。
(4)兼治他脏
病毒性心肌炎病位在心,但是与其他四脏息息相关,若见胸闷、叹气、胸胁胀满者,加用柴胡疏肝散以疏肝解郁;若乳食积滞,则加用枳实导滞丸、保和丸以消食导滞;若见恶心、呕吐、嗳气等脾土壅滞等症状,当加用平胃散以和胃降逆;若见肺气虚之咽中拘急、胸部坠胀、气短不足以息等症状,则加用升陷汤以行气消滞;若见肺气虚之反复易感、自汗、面白等症状,应加用黄芪汤以益气固表,培土生金;若见肾阳虚损等症状,需加用右归丸以温肾补阳;若见肾阴虚损等症状应加用左归丸以滋养肾阴。
(5)无症状心肌炎的治疗
临床经常遇到患儿无心悸、胸闷、乏力等心肌炎症状,但实验室检查却发现与心肌炎相符的指标表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在无症可辨的情况下,治疗要追寻本病的病理迹象,又要结合既往病史中的主要表现。若病史较短,面色尚润,脉尚有力,说明正气未虚,当以驱邪为主,辅以扶正;若面色少华,脉象沉而无力,说明正气已虚,应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
(6)运用疏肝行气药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之胸闷、胸痛、喜叹息多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此期邪热多从皮毛或口鼻而入,侵及肺部,使肺气不宣,而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不利,则致气血运行不畅。肝为心之母,气郁当求之于肝,故选用疏肝之品如香附、佛手、合欢花等以行气解郁,舒畅心气。
(7)不可过用发汗及温燥之品
汗为心之液,故治疗心肌炎不可妄汗,以免损伤心阴,并应酌加敛汗养心之品以益气养阴;温热之邪也易耗气伤阴,所以不可过用温燥之品。
(8)注重调护
病毒性心肌炎要注重调护,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饮食清淡,少量多餐。恢复期避免再次发生感冒或腹泻,若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应迅速控制感染。整体上加以调节,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机体抗病能力的提高,可使病情稳定,防止反复。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