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介绍

王新陆,男,1949年10月出生,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山东省委主委,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第二届专家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山东省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组长等职。
王新陆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学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医三十余年,诊治病人三十余万人次,所治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多个学科,尤其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先后出版《王新陆医论医案集》、《王新陆中医内科治疗经纬》、《徐国仟学术经验辑要》、《王新陆文集》、《血浊论》等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儒家致中和思想与中医稳定理论》、《论“血浊”》等学术论文200余篇。多次应邀到美国、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讲学,弘扬中医。率先提出并界定中医药的学科属性,已成为近代中医发展认识的标志性成果。
王新陆教授主持完成科研课题获省级以上奖励1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29名,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专访,凤凰卫视《文化大视野》访谈;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读书》栏目中系统讲解中医。
王新陆教授注重经典,着眼现代,勤于临证,精于思辨,继承发扬历代先贤博采众长、革新中医之思想,秉承继承创新、不离大宗之宗旨,与时偕行,屡立新说,最终创建理论和实践上独树一帜的创新性齐鲁内科时病学派。如王新陆教授认为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中医学是不断发展的,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从中医的理论创新和规范化、标准化入手促进中医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因而提出“继承创新、中西并重”的学术思想;王新陆教授提出无症状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中医疾病治疗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在疾病的治疗方面由显性疾病向隐性疾病转变,由疾病成熟期的治疗向疾病早期治疗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而创立“无证可辨、化浊为先”的学术思想;王新陆教授指出“时病”即“时代病”,也就是现代疾病,泛指由环境污染、精神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伤寒论》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将经学与经方有机结合的不朽巨著,我们当秉承发展、灵活运用,因而提出“经方活用、论治时病”的学术思想;王新陆教授认为肝肾阴虚作为中风病发生的肇病之基,贯穿了本病的整个病程,并与本病的复发及病后脑髓功能的迁延难复等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应重视加强对肝肾阴亏的中医药干预研究,由而提出“滋补肝肾、论治中风”的学术思想;王新陆教授认识到,随着中药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中药性能的了解,许多中药有非常确切的药理作用,配伍到处方中,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但又无法用传统的中药理论来解释,因此提出“援药”理论,创立“古药新理,妙用援药”的学术思想。   
上述理论尤其是“血浊”理论的提出,把宏观医学与微观医学有机结合,为中医临床与科研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与空间,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可行路径,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方向。理论表述的现代化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临床效果,能治现代病才是中医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运用某种手段能较好干预和治疗现代疾病就是中医现代化。现代科学的研究丰富了中医的诊疗手段,将各种现代检测手段应用于中医临床,延伸了中医传统望闻问切的“触角”,使古代文献中抽象的“浊”有了具体而实在的意义,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标尺,使现代科学与中医具有了一个切实的结合点,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实现了中医现代化。
王新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注重经典,着眼现代,与时偕行,提出了对中医药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如认为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不讳中医之短,不嫉西医之长,大力提倡革新中医,提出“继承创新、中西并重”的学术思想;把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引入中医学,创立“无证可辨、化浊为先”的学术思想,使现代科学与中医具有了一个切实的结合点,使中医治疗疾病的重心大大前移,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可行路径,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方向;认为天变地变,人变病变,证变法变,应赋予“时病”新的涵义,即“时代病”,而《伤寒论》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将经学与经方有机结合的不朽巨著,我们当继承发展、灵活运用,因而提出“经方活用、论治时病”的学术思想;重视肝肾阴虚在中风病的发病和治疗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滋补肝肾、论治中风”的观点;倡导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当为中医所用,宗中参西,形成“古药新理,活用援药”的理论。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