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刘瑞芬教授 传承之路 详细

传承之路

2015.06.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刘瑞芬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反复验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同时结合个人临证心得体会,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擅长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尤以治疗宫内节育器出血副反应、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药流后出血、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竭为见长,临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刘瑞芬教授辨治宫内节育器出血副反应临床经验
育龄妇女子宫放置节育器后,节育器位置正常,而出现以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非经期阴道流血等异常子宫出血为主症的疾病,现代中医妇科学特称之为宫环出血病,即西医学的宫内节育器(IUD)出血副反应。
(1)环卧胞宫”“金刃所伤”为本病的关键病因。
“环卧胞宫”、“金刃所伤”是本病的关键性病因,其诱因或责之于素体因素,或责之于外邪、或IUD在宫腔的位置、型号与宫腔是否相匹配等诱发因素有关。素体因素如:素体阳盛、或素性抑郁、或阴虚内热、或素体正气虚弱等;感受外邪如:置器术中、术后消毒不严、或调摄失慎,感受寒、热、湿之邪等。
(2)“瘀阻脉络,冲任不固”为本病的核心病机。
宫环出血的总体病机是环卧胞宫,胞脉、胞络为金刃所伤,脉络瘀阻受损,冲任不固,经血从胞宫非时而妄行,其病位在子宫,血瘀为其核心病机。其病机转归多责之于瘀、热、虚,瘀血阻滞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本病以实证、虚实夹杂证多见,纯虚者少;热证多而寒证少,尤以瘀热证为多见。就其阶段性病机而言,本病初期为金刃所伤,瘀阻胞络或瘀热阻滞,血不循经而非时下血,以实证居多;后期由实转虚,出血既久,或气血俱损,或气阴两伤,或耗损肾气,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居多,常累及肝、脾、肾三脏。
(3)体质因素对本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在“环卧胞中”的特殊情况下,经血得以保持正常,必要条件仍是冲任通盛,气血和调,脏腑功能正常。《良方大全》指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冲任二脉通盛,气血和调,脏腑功能正常,经候尚能如常,这也是不少妇女置器后月经仍然正常的最重要内在因素。因此,先、后天形成的体质因素在本病的启动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术后感邪的性质和从化过程。
(4)审症求因,辨证施治,注重治疗时点。
本病的临床表现以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或周期提前,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为特点,刘瑞芬教授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归纳得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辨证施治:
从瘀论治:症见阴道出量多或淋漓不断,色紫黯有块,伴小腹部疼痛,拒按,块下疼减,舌质黯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涩。治当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或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从热论治:症见经量多或持续时间长,或月经提前,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口渴,烦热,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方选清热固经汤、保阴煎、解毒四物汤加减化裁。若证兼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心烦易怒,脉弦的肝热证,治宜清肝泻热,止血调经,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从郁论治: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或周期紊乱,月经量或多或少,血色黯红有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宜调肝止血,方用小柴胡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
从虚论治:
气虚证者症见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经色淡,质稀薄,头晕心悸,气短懒言,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缓或沉而无力。治当补气摄血,方用补中益气汤、举元煎、归脾汤、固冲汤加减;
肾阳虚证者症见月经量多或经期时间长,色淡质稀,少腹冷痛,喜按喜温,或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治当温肾固冲,止血调经,方用右归丸加减。
肝肾亏损证者症见月经量多或经期淋漓不净,或月经周期紊乱,血色鲜红,质稠,伴头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面色萎黄,舌红苔少,脉沉细而数。治宜滋阴养肝,止血调经,方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刘瑞芬教授强调宫环出血经期或出血期治疗以辨证止血为主,应结合病证加用相应的止血药物,其常用的止血方法及药物有:
祛瘀止血:三七、生蒲黄、茜草、血余炭等;
清热凉血止血:黄芩、生地、地榆、小蓟、焦栀子、败酱草、苎麻根、大黄炭等;
调肝止血:柴胡、白芍、香附等;
益肾温经止血:炒川断、菟丝子、桑寄生、炒杜仲、鹿角胶、炮姜炭等;
益气止血:党参、白术、黄芪、炙甘草等;
养血滋阴止血:女贞子、旱莲草、阿胶、生地、熟地、麦冬、龟板、白芍等;
固涩止血:乌贼骨、仙鹤草、陈棕炭、煅龙牡、芥穗炭等。
刘瑞芬教授注重本病在以辨证求因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细化用药时点,以提高疗效。具体用药时点有:月经先期者,以平时服药为主;月经过多者,于经前3天开始服药,服至血止;经期延长者,于经期第3天服药,服至血止;经间期出血者,于经后服药,服至血止后两天(无出血者服至既往出血时间后两天);崩漏患者,于出血期辨证用药,血止后行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5)创制并研发了国家准字号新药“宫宁颗粒”,力专效奇。
刘瑞芬教授主持负责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提示,瘀热互结证为本病最常见证候。刘瑞芬教授以“凡治血者,必先以化瘀为要”为原则,立祛瘀清热、止血调经之法,治疗瘀热互结证,创制并研发了国家准字号新药“宫宁颗粒”,临证收到满意效果。该制剂由茜草、蒲黄、三七、黄芩、党参、白芍、甘草诸药组成。具有既止血又活血、标本兼顾、通涩并用的显著疗效。方中茜草、蒲黄共为君药:茜草性寒味苦,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珍珠囊》载本品:“去诸死血”,《本草汇言》谓“茜草治血,能行能止”,本品历代医家把它用于治疗胞宫不规则出血,无论虚实皆可用之。蒲黄性平味甘,凉血止血,行血消瘀。《神农本草经》载其“止血,消瘀血”,《药性论》谓之:“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住”,《本草汇言》言其:“性凉而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两药合用,祛瘀清热,凉血止血。方中三七、黄芩共为臣药:三七性温,苦甘,止血祛瘀,消肿止痛。《本草纲目》载其;“止血散血,定痛……亦主崩中,经水不止。”黄芩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止血,《滇南本草》谓本品:“女子暴崩,调经清热”。方中党参、白术共为佐药:子宫出血,每伤气耗血,故用党参健脾益气,以补气生血摄血;白芍敛阴养血,配甘草缓急止痛。二药合用,益气摄血,养血敛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瘀血得化,邪热得清,气阴两虚之虑得除,终使胞宫胞脉通畅,冲任乃固,血能循经。
2.刘瑞芬教授辨治慢性盆腔炎临床经验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病程长、易复发且并发症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刘瑞芬教授尤对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有其独特的见解,创制了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1)湿、热、寒、毒多为本病的起始病因。
刘瑞芬教授认为本病多由急性盆腔炎迁延不愈而成。急性盆腔炎发病急骤,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如病情急重,施治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虚弱,无力祛邪外出等,余邪不尽,湿、热、毒邪残留,瘀血不化,阻滞胞脉胞络发为本病。临床上亦见部分患者无急性盆腔炎发作病史,其发病多与患者素体虚弱及感受外邪有关。患者经期产后,胞门未闭,摄生不慎,风寒湿邪入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同时素体虚弱,或肾气不足,或脾气虚弱,无力抗邪外出,正邪交争不剧烈,互有进退,导致本病反复发作。
因此,不论本病为急性盆腔炎久治不愈迁延而成,或是隐匿性起病,均与湿、热、寒、毒等邪气密切相关。湿、热、寒、毒作为本病的始动因素,对本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瘀血阻滞为本病的核心病机 。
刘瑞芬教授认为外感邪气与气血搏结,或内生邪气阻滞气机均可导致血瘀。如湿热之邪内侵,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气血阻滞,湿热瘀血内结;或平素情志抑郁不畅,肝气不疏,兼有外感湿热之邪,余毒未清,滞留冲任胞宫,瘀血内停;或素体阳虚,温煦不足,下焦虚寒,寒凝血瘀,且阳虚水湿不化,寒湿内生,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湿阻气机,气血更为不畅,加重了瘀滞的程度;或素体虚弱,或久病不愈,正气内伤,气虚不能行血,致气虚血瘀。瘀血不去,气机不畅,气不行则湿不易去而热不易清,才导致慢性盆腔炎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因此,瘀血阻滞为本病的核心病机。
(3)虚实夹杂为本病迁延不愈的必然结局。
    刘教授认为本病初起邪多偏盛而正不甚虚,如调摄不慎,治疗不当,则病情进展,日久正气必耗,邪盛正衰,反复进退,终成虚实夹杂之证。湿邪久困,必伤脾气,热邪久蕴,必伤阴血,故湿热久蕴不去,必致气血之不足。瘀血阻于脉中影响新血的生成和运行,脏腑形体失养,五脏所化正气不足,加之治疗不当,攻逐过度,祛邪不利反伤正气,而加重正虚之候。“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四脏相移,必归脾肾”。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胞络系于肾,湿瘀之邪久留胞络,必伤于肾,肾气不足或肾中阴阳失调,可致精血化生不足及推动之力减弱,加重血瘀。反过来瘀血阻络,肾失所养,化精乏源,可致腰痛、月经失调或生殖机能下降等肾虚症状。两者互为因果,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加重瘀滞的发展,以致癥积形成。
(4)立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肾培元之法。
刘瑞芬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血瘀肾虚为常见虚实夹杂证型之一,因此治疗上常采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肾培元之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初步形成了活血化瘀的思想,成为后世活血化瘀治则的基础。刘瑞芬教授认为活血化瘀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活血化瘀药能改善血液的浓、粘、凝、滞状态,促进盆腔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加强卵巢和子宫的供血,促进炎症吸收,松解粘连,加速组织修复与再生。同时活血化瘀药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呈双向影响,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有免疫增强作用。
小腹疼痛为本病最多见的表现之一,多由气滞血瘀或湿瘀阻络引起。瘀血形成后,又反过来会影响局部乃至全身的气血运行,加剧疾病的发展或产生其它病变,滋生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故临证重视理气止痛以提高活血化瘀疗效。气行则能推动血行,血瘀化则有助于气机调畅,行气与活血相辅相成,瘀化气行,通则不痛,有效消除慢性盆腔炎患者最常见的小腹、少腹疼痛的症状。现代研究证实理气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对抗渗出性炎症及增生性炎症,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
慢性盆腔炎迁延日久,气血中最易伤气,脏腑中最易伤肾,因此治疗时补气或益肾以扶正祛邪是常用的治法。一方面通过扶助正气补充本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对机体正气的消耗,改善一系列虚弱的证候;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正气旺盛,抗邪力强,则病邪难以侵入,防止本病的复发,并且可以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对活血化瘀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根据以上治法,刘瑞芬教授凝聚几十载临床经验,创制了盆腔炎方,该方由丹参、赤芍、蒲黄、五灵脂、菟丝子、山茱萸、连翘、香附等组成。其中以丹参、赤芍活血祛瘀之力,疏通冲任气血。赤芍并能清热凉血,防止瘀久化热。蒲黄、五灵脂相须为用,蕴含失笑散之意,增强君药活血祛瘀之效。连翘清解血中之余毒,并利用其宣散之力通调气血。菟丝子与山茱萸酸甘相合,平补肝肾,与君臣药相伍取扶正祛邪、活血补肾之效,佐以香附疏肝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兼以平补阴阳、补肾培元。尤其适用于本病迁延日久、虚实夹杂之血瘀肾虚之证,临床疗效卓著。
(5)随症加减,综合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以活血补肾为基本治法,刘瑞芬教授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切合临床实际、随症加减总结出了活血补肾清热法、活血补肾祛湿法、活血补肾止血法、活血补肾通络法、活血补肾散结法、活血补肾通经法及活血补肾滋阴法来治疗慢性盆腔炎及其兼夹证。
活血补肾清热法:此法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热象较明显时,证见低热起伏,口干口苦,白带量多色黄,便干尿黄,舌质黯红,苔黄,脉数。在选用补肾药时,多选用凉性肾药,诸如桑椹子、女贞子、旱莲草等,以防温补太过助热化火,同时加用清热药,如败酱草、黄柏、黄芩、丹皮、金银花、红藤等。
活血补肾祛湿法:此法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湿象较明显时,证见小腹重坠,白带量多质粘,口腻,纳差,舌苔白腻,脉滑。B超示盆腔积液较多,或有囊性包块。在活血补肾时兼顾祛湿,祛瘀时可选用活血利水药,如益母草、泽兰、马鞭草等,或加用祛湿药,如生苡米、云苓、泽泻、车前子等。
活血补肾止血法:用于慢性盆腔炎兼出血性疾病患者。证见经血量多,周期提前,经期延长或伴见经间期出血患者。在选活血药时忌用破血之品,以免增加血量,缩短周期,可用化瘀止血药,如生蒲黄、益母草、茜草、三七等。
活血补肾通络法:用于慢性盆腔炎伴有输卵管不通者,此患者多有流产史,表现为继发性不孕,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在活血补肾的同时可加通络药,如穿山甲、王不留、路路通、皂刺、丝瓜络、蜈蚣等。
活血补肾散结法:此法用于慢性盆腔炎伴有炎性包块或伴有内异症或有子宫肌瘤者,在活血补肾的同时兼以散结,用药如浙贝、鳖甲、莪术、牡蛎、海藻、昆布等。
活血补肾通经法:用于慢性盆腔炎伴有月经量少,后期者,在活血补肾的同时可加通经药,如川牛膝、刘寄奴、桃仁、红花、鸡血藤等。
活血补肾滋阴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伴有月经量少,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证者,在活血补肾的同时兼以滋阴,用药如麦冬、天冬、沙参、生地、熟地等。
另外,刘瑞芬教授临证时注重采用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如用丹参、赤芍、连翘,皂刺、川楝子、败酱草、茯苓等组成的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中药浓煎灌肠;保留口服或灌肠中药药渣,粗布包,热敷小腹部正中及两侧,或配合神灯理疗;康妇消炎栓等肛门纳药;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对于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患者于经净三至七天,隔日一次宫腔注药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3.刘瑞芬教授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经验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异位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周围组织增生粘连形成,或伴局部急慢性炎症反应。《证治准绳》曰:“血瘕之聚……腰痛不可俯仰,小腹里急苦痛,背脊痛,深达腰腹……此病令人无子”。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症及临床特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痛经”、“症瘕”、“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
(1)痰瘀互结兼肾虚是本病的发病关键
“瘀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和体征的关键,亦是其病理实质,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气逆而血留,气虚而血滞,气弱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矣……”。瘀血留滞于体内,必然影响局部气机的升降出入,津液不能尽化,造成局部湿浊痰凝。瘀血挟痰,凝聚坚结,终成癥瘕,如《灵枢·百病始生》云:“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瘀血、气滞、痰湿之间相互影响,终致胶结不解,从而形成癥瘕包块。
另外,肾虚也是内异症中不可忽视的病机之一。“肾主生殖”“胞胎系于肾”,肾亏精血不足,则影响脏腑的濡养,脏腑功能失调,血行缓慢易成瘀阻;肾气亏损,阳气不足,温煦失职,血行迟滞,瘀血阻滞胞宫、冲任而致本病。
综上所述,刘瑞芬教授认为瘀血、痰湿、肾虚是本病的发病关键。
(2)谨守病机,分期施治,注重心理调摄。
刘瑞芬教授主张用周期序贯疗法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非经期用药以活血化瘀、祛痰健脾之品为主,兼以补肾;经期则以化瘀止痛为大法,正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中,非经期常采用止痛调血方(由益母草、茯苓、生牡蛎、炙鳖甲、生蒲黄、炒五灵脂、续断等药物组成)以化瘀祛痰兼以补肾。方中益母草为君,辛、苦、微寒,归肝、心、膀胱经,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本草汇言》:“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茯苓、生牡蛎为臣药,茯苓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经,功能化痰祛湿、健脾以除坚积,《用药心法》云:“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下腹疼痛剧烈,茯苓亦可宁其心、安其神。生牡蛎咸,涩,微寒,能化瘀散结,清热益阴、潜阳,固涩,直入血室。炙鳖甲、失笑散、续断为佐药。炙鳖甲“主心腹癥瘕坚积”,入肝脾血分,通血脉、散结、消癥,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效。失笑散为祛瘀止痛之圣方,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收缩子宫的作用。续断平补肝肾,以治其本虚,并有“养正积自除”之意。甘草为使药,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达化瘀止痛、化痰祛湿,于软坚散结之中,兼具补肾之功。
经前3~5天及经期前3天常采用经痛停方加减以温经化瘀定痛。内异症所引起的痛经往往疼痛剧烈,刘瑞芬教授强调经前经期辨证思路当从温经活血、化瘀定痛考虑,自拟经痛停方加减治疗。方中肉桂、炮姜、炒小茴香温经散寒,当归、川芎、炒白芍养营活血,炒白芍亦有缓急止痛之效,生蒲黄、炒灵脂、香附、元胡行气化瘀定痛,因肝气夹冲气犯胃,痛而恶心呕吐,用吴茱萸以温经止痛止呕。龙血竭能活血化瘀而兼能止血,且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之圣药。诸药合用,则寒散血行,冲任、子宫血气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
另外,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患者盼子心切,常过度焦虑,因此强调治疗中要注重给予心理疏导,调畅情志,使其易于受孕。
(3)随症加减,用药灵活。
刘瑞芬教授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颇具特色。主要体现为非经期所用止痛调血方中选用益母草、生牡蛎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物而不选用三棱、莪术、水蛭等破血逐瘀药物。益母草、生牡蛎既能化瘀,又不增加离经之血的血量。子宫内膜异位症能使周围组织炎症加重,局部粘连,内异症从而导致输卵管通而不畅,可在止痛调血方的基础之上加用炮山甲、路路通、皂角刺、鸡内金等,以增化瘀通络之效。刘瑞芬教授教授常嘱患者炮山甲研末冲服或装胶囊服用效果更佳。另外,本病能影响到卵巢功能,从而出现排卵功能障碍。内异症患者虽血瘀为最典型的表现,但常伴有肾虚的症状,如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不孕症等,临证中增加续断用量,亦可随症加用杜仲、菟丝子及仙灵脾等补肝肾的药物以促进卵泡的发育及排卵。有研究显示补肾药亦可改善免疫功能及腹腔内微环境,抑制异位的子宫内膜生长。对于偏气滞者,可加木香、柴胡、枳壳、郁金等;下焦虚寒者可加仙灵脾,肉桂、炮姜等;下焦湿热者可加丹皮、红藤、败酱草等;月经先期可加茜草、女贞子等。若兼有巧克力囊肿者,刘瑞芬教授从利湿着眼,常加茯苓、生苡米、泽兰等淡渗利湿化瘀药物用量,或加用鸡内金、浙贝、海藻等以软坚散结。
经期在应用经痛停方基础上,临证时亦可加入制乳没各6g,元胡可用至18g以加强定痛之功。呕吐甚者亦可加竹茹12g,姜半夏9g,并嘱患者经期及经前忌生冷之品,注意避寒,忌食辛辣厚味之品。
4.刘瑞芬教授辨治药流后出血临床经验
药物流产(简称药流)是近年新兴的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抗早孕方法,但仍存在着孕囊排出后阴道出血时间长及因不完全流产引起大出血的危险。因此,如何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大出血发生率及降低清宫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药流后出血属中医学产后恶露不绝范畴。
(1)瘀、虚、热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刘瑞芬教授认为,药流后与足月妊娠分娩后恶露不绝的病机有所不同,明代薛立斋指出:“小产重于大产, 盖大产如粟熟自脱;小产有如生采,破其皮壳,伤其根蒂也。”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瘀阻胞络,血不归经:《血证论》云:“瘀血不去, 新血难安。”药流后余血浊液停留,阻滞胞中;或胞衣残留阻滞气血运行及胞宫闭缩复原;或药流后冲任被扰,加之情怀不畅, 肝郁气滞,气滞血瘀, 瘀血阻滞,新血难安,故阴道下血不止。
冲任受损,气虚血瘀:药流乃人为终止妊娠,似青藤摘瓜,对脏腑、气血、冲任损伤较甚,阴血骤虚,气随血脱,无力摄血,气虚无力行血而致瘀,《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血液在血管中运行势必迟缓乃至滞阻。”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药流后阴血骤虚,阴血虚则虚热内生,热扰冲任, 迫血妄行,或因产后瘀血未去,血室正开,热邪乘虚而入,与血相搏, 瘀热蕴结,阻滞冲任,血不归经而下血不止。
总之, 刘瑞芬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离不开瘀、虚、热三个方面。临证以虚实夹杂证居多;若血室正开,外邪乘虚侵犯胞中,或瘀久化热则可变生他证。
(2)辨证施治,注重治疗时点,未病先防。
刘瑞芬教授通过总结众多医家的辨治经验,同时结合自身体会,将本病辨证论治归纳如下:
从瘀论治:症见药流后阴道出量多或淋漓不断,色紫黯有块,伴小腹部疼痛,拒按,块下疼减,舌质黯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涩。治当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用生化汤加减,或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桂枝茯苓丸加减。
从热论治:症见药流后阴道出血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口渴,烦热,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选清热固经汤、保阴煎、解毒四物汤加减。若证兼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心烦易怒,脉弦的肝热证,治宜清肝泻热,固冲止血,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从虚论治:
脾虚证:症见药流后阴道流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少腹坠胀、神差、面色苍白、纳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当补气摄血止血,方用补中益气汤、举元煎、归脾汤、固冲汤加减。
肾虚证:症见药流后出血日久不止,量少,点滴而下,色淡或暗褐色,伴头晕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腻,脉沉细。治当补益肾气,固冲止血,方用大补元煎加减。或根据肾阴肾阳的偏衰选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右归丸加减等。
从郁论治:证见药流后出血量多,血色黯红有块,心烦易怒,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宜舒肝解郁,调固冲任,方用小柴胡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
而对于治疗时点的选择,刘瑞芬教授认为药流后出血,防重于治,故在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同时即服用中药,及时调整冲任气血,未病先防,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4)自创方剂,应用得心应手。
刘瑞芬教授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谨守药流后以瘀、虚、热、三方面为主的病机特点,治疗上遵循虚者补之,热者清之,留者攻之的原则,以祛瘀清热、养血益气为法创制防治药流后出血的宫清颗粒,其以活血化瘀为关键,养血益气为基础,清热意在防其传变。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方中益母草辛苦微寒,善走散,有活血通经、祛瘀生新之效,为君药,《本草纲目》载益母草“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胞衣不下”。马齿苋性滑利入血分,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生蒲黄辛甘性凉,善凉血活血止血,二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清热止血之效;牛膝活血祛瘀通经,并引血下行,以上三味共为臣药。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失血易伤气,用党参健脾益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又能统血,二药合用养血和血、健脾益气;川芎辛散温通,既活血,又行气,为“血中气药”,加强益母草活血祛瘀之功,使气行血行;枳壳辛苦微寒,长于行气宽中除胀,和川芎共用加强行气之效;仙鹤草苦涩平,能收敛止血、补虚,助蒲黄、马齿苋以止血,又加强党参益气之功,以上五味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行中有补,补中有行,祛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共奏活血祛瘀、养血益气、清热止血之功。
5.刘瑞芬教授辨治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经验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紊乱,持续不排卵而导致不孕。刘瑞芬教授诊治本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基点,从补、调、温、通立法,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结合现代医学月经的神经内分泌周期调节理论,模仿女性月经周期,以期恢复“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的功能,从而恢复女性排卵功能。
(1)肾气虚衰、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排卵功能障碍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之间的功能失调所致。排卵功能障碍其核心病理是卵泡不能发育或卵泡壁过度增生不能破裂导致卵泡闭锁。《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人的胚胎,由精生成。肾主生殖,卵子的发育成熟与肾精充盛,肾阳鼓动密切相关。肾阴不足,精血亏虚,缺少卵泡生长发育的物质条件,肾阳虚衰,无力启动氤氲之气则卵子发育迟缓,无优势卵泡。肾气虚,气血运行无力,瘀滞冲任胞脉,故表现为卵泡包膜厚,卵子不能排出。瘀血阻滞,碍肾气生化,又加重肾虚。后天脾胃运化功能不健,不能充养先天肾精,导致卵泡发育欠佳。再加以气滞则血行不畅,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血运迟滞,故血瘀,瘀血影响卵子的生长、排出。
综上所述,肾气虚衰是本,为本病的核心病机;而血瘀是标,是肾气虚进一步发展的病理结果,亦可兼有肝郁、脾虚,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脏腑功能失常和气血失调的病证。
(2)运用补、调、温、通中药人工周期分期施治
根据肾气虚衰、血瘀之病机,在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应当鼓舞肾气兼佐以活血。刘瑞芬教授主张根据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治分四段。
经后期:经后期(卵泡期)是新月经周期的开始,此期经水适静,血海空虚,冲任衰少。肾有阴阳,阴阳互根,此期补肾需平补阴阳,即滋阴填精补血,温补肾阳。滋阴填精的目的不仅在于养阴,使卵泡发育有充盛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在于推动月经周期的运动。温肾助阳有助于启动氤氲之气,促使优势卵泡的竞选,有助于卵泡逐渐发育。临证所见凡卵泡不发育或发育不成熟者往往就无法进入经间期,那么月经就难以按时而下,故此期至关重要。此期治疗重在一“补”字,治以补益肾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痰。有“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
传统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在经后期以滋肾养血,调理冲任为主治疗,而从多年的临床经验出发,刘瑞芬教授教授认为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应肾阴肾阳并重,补益肾气,以促使卵泡发育成熟。以经验方调经1号方加减。方中枸杞子、桑椹子、山萸肉、补肾养精,滋而不腻;菟丝子、紫石英、仙灵脾、续断温补肾阳,温而不燥。临证时用紫石英可用至30至60g。《神农本草经》载:“紫石英,气味甘、温,无毒。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紫石英用于排卵功能低下的妇女,发现雌激素水平升高,用于无排卵型月经的妇女,可使原基础体温单相型转变为双相型。补肾中药(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能使实验的大白鼠增加垂体和卵巢的重量,提高垂体对下丘脑LH—RH的反应,分泌更多的黄体生成激素,提高卵巢HCG/LH受体功能,从而改善内在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药理研究亦证明,补肾中药不仅对卵巢直接起作用,还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而对卵巢发挥作用,方中除选用补肾药外,另选用活血药如当归、红花、丹皮等活血药物能改善卵巢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使卵泡发育成熟。柴胡、香附以疏肝解郁理气,云苓以健脾化痰,砂仁理气和胃,甘草以调和诸药。
若为轻度功能性高泌乳素血症者还可加生麦芽30~60g,川牛膝可用至15~18g。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患者还当健脾化痰祛湿,如苍白术、青陈皮、神曲、川楝子、枳实等。若为卵巢早衰患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胎盘粉、鹿角胶、龟板胶等。刘瑞芬教授特别强调,在育龄期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过程中,血止后调周时应当注重在经后期益气养阴生精。因功血患者出血较多或出血持续时间较长,故血止后阴虚血热兼气虚征象明显。阴精亏虚,阳气不足,一则化生乏源,一则化生无力,阴阳失调,冲任二脉功能失常,卵泡不能正常发育。故治疗的重点侧重在卵泡期从养阴清热益气立法,方用自拟调经2号方加减治疗。方中生地、熟地、太子参、沙参、麦冬、山萸肉以滋阴清热益气,从而使“水盛而火自平”;生牡蛎性寒质重,直入血室,功擅清热养阴潜阳;白芍养阴敛血;云苓行水泄热;炒川断补肝肾不足,且能固冲止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热益气之功。临证时血热证明显者可加丹皮、黄芩、黄柏等以清热泻火凉血。经来量多者可加用二至丸、地榆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经间期:经间期是继经后期由阴转阳,由虚至盛之时期。月经的来潮,标志着前一周期的结束,新的周期开始,排泄月经后,血海空虚,阴精不足,随着月经周期演变,阴血渐增,阴精充盛,阴长至重;此时精化为气,阴转为阳,阳气骤盛,氤氲之状萌发,“的候”(排卵)到来,这是月经周期中一次重要的转化。促进阴阳转化治疗重在一“调”字。治宜调气活血通络为主,以促进气血活动,达到精气阴阳的顺利转化,使卵泡顺利排出。活血化瘀中药能增加卵巢血流量,激发成熟的卵泡排卵及促进黄体发育。然而此期正常的气血活动是建立在重阴的基础上,重阴不及,物质亏少,亦可影响转化。故应兼以滋肾助阳,阴阳双补促进转化,以促排卵。此期出现透明拉丝白带,B超示卵泡发育至18mm 左右后, 即应采取调气化瘀通络之法,促卵子排出。可在调经1号方的基础上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皂刺、路路通、水蛭等,服至基础体温升高3天或B超监测卵泡破裂,在此期用药当持续5~7天。
黄体期:随时间推移冲任气血已由经后期溢而暂虚,过渡到阴血渐充,阳气内动,阴升阳长。至此期阳长阴消,冲任气血盛,应为阳气活动的旺盛时期。其中阳长是主要的,阴消是次要的,阳气旺盛与否关系到月经周期的进一步演变。阳长不及或阳气不足,测量基础体温可见缓慢上升,或高相偏低、偏短、不稳定等情形,此时治疗目的要延长高温期,此期重在一“温”字,故以温肾调经为主,阴中求阳,调理冲任气血盛为治疗重点。予经验方补肾安胎方(炒川断、菟丝子、桑寄生、炒白术、炒白芍、黄芩、砂仁、炙甘草等)加减补肾助孕安胎,增强黄体功能 预防先兆流产的发生。
行经期:月经来潮标志着本次月经的结束,新的周期的开始。此期的经水排泄实际上是阳气下泄让位于阴,故“通”是行经期的治疗特点。 “热则流通,寒则凝滞”,强调禁用或慎用苦寒之药,治当温通,使胞宫排血通畅,冲任经脉气血顺和,达到除旧布新,为新月经周期奠定基础。予以少腹逐瘀汤加减为主。
(3)中西结合,优势互补。
在治疗本病时当提倡中西结合,优势互补。中药和西药在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单纯中药治疗对病程长、病情重的患者,往往疗效缓慢,疗程较长。故在中药治疗同时,常结合西药治疗,如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于月经第5天口服促排卵药克罗米酚,每日50~150mg,共服5天,克罗米芬具有拮抗雌激素以及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致黄体功能不足等缺点,可被中药的作用所弥补。雌激素水平很低者亦可配合补佳乐同时服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达英-35也可适当选用。高泌乳血症泌乳素较高者,可酌加溴隐亭治疗。月经稀发甚则闭经者,经治疗仍未行经,子宫内膜达1cm 以上者可予以黄体酮撤退出血,可防止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所致癌变的危险。
(4)移精变气,畅达情志。
排卵功能障碍患者(尤其是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患者)多有较重的思想负担,临证时当采用“移精变气”的理论来进行心理疏导。所谓“移精变气”是指转移精神,改变紊乱了的气机。通过对患者介绍就诊过程中成功治愈的病例,以及针对排卵功能障碍的病因进行治疗方案的详尽解释,使病人减轻心理压力,树立信心,往往治疗效果事半功倍,很好的体现了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