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召开“四个医疗”品牌建设年暨“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年”动员大会
2024.02.19 来源部门:办公室2月18日,医院在千佛山院区两用堂召开“四个医疗”品牌建设年暨“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年”动员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和卫生健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部署推进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工作。大学副校长、医院党委书记金锋出席会议并讲话。院长邓华亮和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院长李刚主持。
金锋指出,要聚焦党建引领,把牢提质增效“定盘星”。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凝聚发展合力。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对照举措狠抓落实,不断探索党建引领提质增效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模式,真正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运营效能。坚持“群众诉求、组织接单”,延伸服务触角。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群众就医的日常为重点,以高质量诊疗服务、高能级科研创新、高层次人才队伍、高水平安全建设为核心,畅通好线线连民生、件件汇民情办理机制。坚持“标本兼治、常态长效”,转化创新成果。着力破解突出问题,聚焦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创新成果,不断推动形成一个个“能成功、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牌。
金锋强调,要聚焦开源节流,做强提质增效“加速器”。多措并举开新源。通过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等,开辟更多服务患者平台和渠道,依靠新技术、新科技,切实提升诊治能力,不断增加医院品牌影响力。精益管理促节流。加强财务、资产、设备分类、成本等管理,降低成本、减少支出,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后劲,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深化运营提效能。坚持运营导向、深化系统思维,深入打造精准操作、精细管理、精益运行专业品牌。
金锋指出,要聚焦技术创造,打造提质增效“主引擎”。做强中医药特色核心竞争力。坚守中医药特色,培育亚专科,打造专病中心,构建完备的中西医结合系统干预方案;做强泛学科专科集群,促进学科专科间交叉融合;加大齐鲁医派特色技术宣传力度,唱响流派纷呈协奏曲,切实做好“人无我有、有中出新、新中求优”大文章。提高疑难危重疾病诊疗水平。做强胸痛、卒中、创伤、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等建设,梳理重点病种清单,全力跑出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加速度”,突出“中西医结合疑难危重疾病救治基地”功能定位,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提升技术服务占比。狠抓诊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安全,业务技术水平三个维度,让技术成为运营管理提档升级的“新质生产力”。
金锋强调,要聚焦四个医疗,筑牢提质增效“压舱石”。强化质量追求卓越。坚持规范医疗是核心、根本,集成医疗是保障、基石,人文医疗是重点、关键,安全医疗是基础、前提,打造群众就医首选地、示范地。守正创新塑造优势。做好基础规划,明确学科专科建设重点方向和建设计划;注重特色,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学科;强化远程医疗服务,极大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资源利用率。打造品牌彰显形象。坚持“六有科室”建设思路,把科室品牌推广、医生个人品牌树立、学术推广普及等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坚持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先进的医疗技术,科研理念,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和手段,发挥带头作用,全员述说品牌。
金锋强调,要聚焦考核激励,激活提质增效“动力源”。抓好作风建设。各级干部要视发展为天职、视临床科室为生命,当好医护员工的“勤务员”,努力带动业务科室发挥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作用,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加强运行调度。要时刻准确掌握医疗质量指数、技术占比、时间费用消耗等相关数据的走势和指标态势,不断提升医院内涵质量、改善为民健康服务。注重综合考评。坚持分类施策、综合考评,强化结果运用,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会上,邓华亮就《“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年”实施方案》,围绕创新管理、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做了详细解读和动员,他指出,全院医护员工要全面贯彻“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聚焦“十个效益+十大行动”,加大降本节支、费用管控、提质增效工作力度,不断推动医院发展模式创新和质量管理方法创新,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奋力谱写“全国一流中医院”建设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徐向青作《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暨建设“四个医疗”品牌工作方案》解读和动员,对医院医疗工作做了整体盘点和科学谋划,聚焦规范、安全、集成、人文医疗建设,提出针对性地行动举措,号召临床科室把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主要目标,不断塑造区域品牌、以赢得群众信任。
会上,总务处、药学部等部门科室负责人,血液病科、泌尿外科、放射科等科室负责人分别作表态发言,聚焦业务发展、紧扣“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和“四个医疗”建设主题,就优化内部管理、促进专科发展、加大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规划,为内部管理和外部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医院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职能部门科级以上干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